龍的形象基本在南宋定型 與杭州有什么淵源!
700多年前,二十出頭的元朝小伙朱德潤在北京游歷時,酷愛出入王孫貴胄家中賞玩珍品。在中年時期完成的著作《古玉圖》里,他將其中一件外側(cè)飾有凸起獸面圖案的玉環(huán),命名為“琱玉蚩尤環(huán)”。朱德潤認為,黃帝征戰(zhàn)蚩尤遭遇大霧,專門制作指南車,這玉環(huán)就是車上的裝飾。
時間的車輪駛?cè)肭宄G』实蹖σ恢慌家姷凝埵准y玉環(huán)念念不忘,便在66歲那年命工匠用頭等白玉打造一只新玉環(huán),要求仿古中有創(chuàng)新,便有了后世著名的乾隆御題白玉仿古聯(lián)環(huán)(白玉蚩尤環(huán))。
那時,他倆都不知道,自己一眼相中的,是良渚文化的龍首紋玉器。
早在5300年前良渚文化拉開序幕的時候,龍就是當時的精神圖騰;而到了南宋,龍在人世間的形象基本定型……所以,乾隆皇帝命人打造的這只玉環(huán),怎么看都是妥妥的“良渚文創(chuàng)”“龍的周邊”。
日前,由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杭州市文化和旅游推廣中心、杭州市富陽區(qū)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都市快報·橙柿互動承辦的2024“宋”福杭州年活動(詳見快報1月18日8-9版)正式開啟,為杭州人迎接甲辰龍年拉滿了儀式感。
首個活動“杭州尋龍Citywalk計劃”甄選出的10條“尋龍龘龘”Citywalk線路現(xiàn)已發(fā)布,邀你一起開啟新春“杭城尋龍之旅”,探尋這座城市的古往今來。
良渚早期女性貴族喜歡戴龍首紋手鐲
還記得三位史前麗人的故事嗎?她們在5000多年前的良渚社會,擁有雕琢精致的玉器,社會地位較高。
北村M106女士就是其中一位。2021年,良渚早期聚集遺址——余杭瓶窯鎮(zhèn)的北村遺址發(fā)掘時,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她手腕上的玉鐲帶有六個龍首紋,比1987年瑤山M1女士墓中出土的龍首紋玉鐲還多刻了兩個。它向世人呈現(xiàn)了有力證據(jù):這種形制的器物,是良渚早期女性貴族的手鐲。
中國龍文化源遠流長,最早的龍形象,出現(xiàn)在距今8000年的遼寧阜新市查海遺址,紅褐色玄武巖自然石塊堆擺而成。龍首紋玉鐲接連出現(xiàn),證明良渚時期,生活在這里的先民率先完成了從具象的龍(圓雕),到平面化展示龍的轉(zhuǎn)變。
“龍首紋是良渚文化早期玉器上的代表性紋飾,玉環(huán)是它的主要載體之一?!绷间静┪镌海间狙芯吭海┪奈锉9懿扛敝魅瓮跫狱c說。
龍首圓凸眼、大豎耳、長鼻寬吻,龍身則卷曲成一個玉環(huán),這就是良渚文化早期的單體玉龍,直徑只有1厘米左右。它的形態(tài)與東北西遼河流域紅山文化(距今6500-5000年)的玉龍極為相似。
與單體玉龍差不多同一時期,思路打開的良渚先民,創(chuàng)造了更多款式。龍首紋雕琢于璜、管、玉梳背、錐形器……刻畫龍首形象時,他們還進行了本地化創(chuàng)新?!褒埵妆亲拥牧庑问旨y、眼角的弧邊尖突等,都和太湖流域崧澤文化(距今6000-5300年)晚期一些陶器上的紋飾一脈相承?!蓖跫狱c介紹。
龍是良渚文化早期的精神圖騰
良渚文化中的龍,可能還“出過海”。臺灣南華大學江美英教授在《良渚·石峽文化“獸首紋”研究》中提到一種觀點:嶺南地區(qū)的石峽文化(距今4800-4300年)中出現(xiàn)了良渚風格的龍首紋玉器,很可能是當?shù)叵让駚磉^太湖流域,學習良渚的制作工藝后回去仿作的。
以現(xiàn)有的考古成果來看,以龍首紋作為陪葬品在當時是規(guī)格最高的墓葬。在良渚文化早期,龍首紋在“通天地、敬鬼神”這件事上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而龍也是這一時期的精神圖騰。
后來,龍首紋消失不見,神人獸面紋取而代之,就是我們今天在良渚玉琮王上看到的圖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此前有過一種觀點:如果說龍首紋的基本構(gòu)成植入到獸面紋中,“那么主宰良渚玉器的獸面紋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稱之為龍”。
王加點認為:“從龍首圖案的出現(xiàn),到龍首紋與獸面紋的共存與融合,再到龍首紋最終為獸面紋所取代,這個過程展示了獸面紋作為良渚社會的代表性紋飾被確立的過程,也表明在良渚社會早期可能發(fā)生過信仰對象和傳統(tǒng)的繼承與嬗變。”
現(xiàn)在的龍形象大多定型于南宋
光陰流轉(zhuǎn),時過境遷,昔日良渚古國盛景早已湮沒于塵土。良渚古城遺址公園20多公里之外,一座千年皇城,在煙火日常里自然生長。
800多年前,宋高宗趙構(gòu)定都杭州,開啟臨安作為南宋都城的百年歷史。當年的皇宮宮城修在如今鳳凰山東麓至萬松嶺以南。到了南宋中期,繁華程度比北宋汴梁有過之而無不及。
南渡偏安后,政治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帶來的是文化興盛。當時,有一位名叫陳容的畫家(號所翁),畫出了后人紛紛效仿的龍。
據(jù)說陳容的龍,大多在酒醉的狀態(tài)下完成,畫至忘我時潑墨做云、噴水為霧。他筆下的龍有分叉的龍角,圓睜的眼睛,鋒利的牙齒,飛揚的龍須,尖銳的龍爪;飛躍于山巔,穿梭于云海,游弋于波濤之中……
這種龍的形象,已與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龍相差無幾,后人多在“所翁龍”的基礎(chǔ)上進行演繹。
從原始圖騰走向皇權(quán)象征
在位于鳳凰山上的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庫房中保存著一件完整的南宋時期龍紋瓦當,直徑15厘米、厚1.7厘米,泥質(zhì)灰陶。龍首頂部一條長獨角伸向頸背,龍爪三趾,龍尾分叉,下有綬帶紋。
瓦當,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筒瓦底端下垂的部分(使用筒瓦的建筑等級較高),起到加固瓦片、增加屋頂防水性和裝飾的作用。自南宋開始,它逐漸成為皇家或官府建筑上特有的建筑構(gòu)件。
據(jù)《咸淳臨安志》卷首《京城圖》所示,南宋時期御街兩側(cè)分布著大量皇家禮制建筑與高級中央官署?!斑@件龍紋瓦當2004年出土于嚴官巷御街遺址,比較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考古所所長胡利紅表示。
在德壽宮第四次考古發(fā)掘中,考古所還找到了南宋時期的高麗青瓷刻劃云龍紋繡墩殘件,龍紋刻畫栩栩如生。后者證明當時的社會與高麗交流頻繁。
考古所里還保管著不少在杭州出土的龍元素文物。比如青花龍紋筒式爐,由2000年在靈隱寺后山考古中出土的數(shù)十塊碎片修復而成,外壁寫有“乾隆”“敕賜云林禪寺羅漢殿”等字樣。
“龍年說龍,杭州本地龍文物的故事,讓杭州人聽起來親切?!焙t笑著說。
從5300年前良渚文化的龍首紋玉器,到南宋的“所翁龍”、龍紋瓦當,遠古走來的神獸逐漸從原始圖騰走向皇權(quán)象征的身份。在杭州這片福地上現(xiàn)存的大量相關(guān)文物史跡,是古人拋向今人的信物,正在為新的一年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