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蕭山網 >  新聞中心 >  蕭山新聞 >  文教衛(wèi) > 

蕭山的這個越窯青瓷展很特別 在與文物的對話中去感受——越窯青瓷里的動物世界

[ 文教衛(wèi) ]    
2024
03-14
08:57

23273381_xsrbhx_1710335869994_s.jpg

東漢·青瓷熊塑五管瓶

23273385_xsrbhx_1710334339937_s.jpg

三國·越窯青瓷蛙形水盂

23273389_xsrbhx_1710334501728_s.jpg

23273393_xsrbhx_1710334011973_s.jpg

23273391_xsrbhx_1710335551418_s.jpg

從上至下依次為西晉·青瓷茅廁豬圈、西晉·青瓷牛圈、西晉·青瓷狗圈

23273395_xsrbhx_1710335041055_s.jpg

23273383_xsrbhx_1710334885030_s.jpg

左為西晉·青瓷雞首壺,右為東晉·青瓷龍柄雞首壺

23273387_xsrbhx_1710334189219_s.jpg

西晉·青瓷雞籠

23273379_xsrbhx_1710335417344_s.jpg

唐·越窯青瓷盤龍罌


蕭山的茅灣里印紋陶博物館有一個臨展,這個展不大,展品還很特別。79件越窯青瓷器,由紹興市柯橋博物館和杭州市蕭山博物館提供,堪稱越窯青瓷中的精品。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這些越窯青瓷上,能見到形形色色的小動物形象,它們或莊嚴肅穆,或憨態(tài)可掬,令人心生歡喜。

這就是茅灣里印紋陶博物正在展出的《綠云薄冰——蕭紹越窯青瓷作品展》。

越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青瓷窯系。其名,最早見于唐代陸羽《茶經》中的記載:“邢瓷類銀,越瓷類玉”。主要指越州轄區(qū)(會稽、山陰、諸暨、余姚、剡縣、蕭山、上虞七縣)內的窯場所出產的類冰似玉的青瓷。

成熟的越窯青瓷于東漢中晚期被成功創(chuàng)燒,歷經了三國、西晉的大發(fā)展及晚唐、五代的鼎盛時期,至北宋中晚期漸趨衰落,延續(xù)千余年,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那么,讓我們來看看各個時期越窯青瓷上面都有哪些小動物吧。

(圖片由茅灣里印紋陶博物館提供)

東漢

展品:東漢·青瓷熊塑五管瓶

這件展品上的小動物很特別。初見,像一只正在托腮思考,神態(tài)憨厚的米老鼠,其實是只長著“瓜子臉”的熊。這是東漢·青瓷熊塑五管瓶,主體罐為葫蘆形,上部堆塑五管,并在管與罐身交接處堆貼熊的形象。共有三只熊,面朝不同方向。

五管瓶是東漢時期的典型器物,在三國兩晉時期發(fā)展成堆塑罐。在罐體上堆塑動物形象的做法在東漢時期就已有之。此時,往往在罐身和五管之間,堆塑熊的形象,并在管上附簡單的飛鳥。

三國

展品:三國·越窯青瓷蛙形水盂

這件三國·越窯青瓷蛙形水盂借展于柯橋博物館,整體做成青蛙形象,在蛙的背部安有管狀進水口,腹部呈扁圓形,蛙頭朝前,造型十分獨特。

三國時期,蕭紹地區(qū)處于孫吳的相對后方,會稽郡農業(yè)生產比較發(fā)達,經濟發(fā)展繁榮且穩(wěn)定,促使青瓷業(yè)也得到迅猛發(fā)展。窯址有大量的雞首、虎首、馬首、鹿首等殘件出土,三國東吳時期常將器物的整體或局部做成動物形象。如羊形燭臺,蛙形水盂等。

兩晉

展品:西晉·青瓷茅廁豬圈、西晉·青瓷牛圈、西晉·青瓷狗圈、西晉·青瓷雞籠、西晉·青瓷雞首壺、東晉·青瓷龍柄雞首壺

西晉時期越窯出產了大量的青瓷明器。上面堆塑、捏塑各種象形或意會的動物形象。

漢人東方朔的《占書》上說:“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管子·牧民》云:“藏于不竭之府者,養(yǎng)桑麻育六畜也?!币话阃暾奈鲿x時期的墓葬中都會出土如雞籠、豬圈、狗圈、牛圈、羊圈等,尤其以雞籠、豬圈、狗圈三者最為普遍。

比如展覽中的這件西晉·青瓷茅廁豬圈,整體是一個圓形豬圈,圈內站立一豬,豬身瘦高,耳尖直豎,正欲進食,形象生動。豬圈一圈有十幾個小圓洞,其中一處圓洞正對著豬首,還放著一長方形豬槽,用于投喂食物。此青瓷豬圈胎質致密,堅硬,內外施釉,釉色黃綠。色黃褐,是西晉越窯青瓷典型之作。

在青瓷茅廁豬圈附近的室友,是與它同為隨葬品的青瓷牛圈、青瓷狗圈和青瓷雞籠。這三件展品都借展于柯橋博物館,其中青瓷牛圈中的小牛極為可愛,只見在牛圈中間,躺有一只耳朵尖尖,圓圓滾滾,尾巴短短的小牛,似乎在好奇地向外張望;青瓷狗圈中,一只瘦長的小狗正蜷縮著身子,安穩(wěn)地入睡;青瓷雞籠里,一公一母兩只雞正蹲坐著發(fā)呆,該雞籠做工精良,表層還有紋飾。

另一件兩晉時期的常見器物當屬雞首壺。雞首壺,系注水器或注酒器,于東吳晚期創(chuàng)燒。館內,陳列著一大一小兩只雞首壺。館內工作人員介紹,西晉時,雞首壺以小件為主,往往在盤口壺的肩部貼塑雞首和雞尾,雞頭無頸,雖神情畢肖,但不通壺腹,不能傾注,主要用于裝飾。東晉時,壺身變大,體圓潤,雞首引頸高冠,張口,內外相通作流,可出水,對應處設圓股把手,兩側處有供穿系的雙耳,易于傾倒,融觀賞實用于一器。東晉中晚期,將瑞獸裝飾在把手的上端,形體更加優(yōu)美修長。

此外,堆塑罐是流行于東吳至西晉時期的一種獨特的隨葬品。罐的頂部有的為飛鳥云集,有的為亭臺樓閣,罐口堆塑人物,動物,鋪首等,動物有熊、羊、鹿、獅、雞、狗等,腹部多飾海獸和寓意吉祥的瑞獸,如龜、螃蟹、魚、蛇、蜥蜴、羊、鹿等。

堆塑罐上形形色色的動物裝飾各有不同寓意,蛇、蜥蜴、蛙等動物寄托了人們重生不死的夢想;飛鳥往往被視作溝通人類與天神的重要使者;羊、鹿等刻畫上羽翼,也有升仙的用意。

唐·北宋

展品:唐·越窯青瓷盤龍罌

罌,指小口大肚之瓶,用來貯水盛糧。在展館內,有一件越窯青瓷看起來氣勢非凡,它便是唐代的越窯青瓷盤龍罌。該作品為淺盤口,口沿外侈,細長頸,溜肩,下腹斂收,頸肩部塑一條龍,足有三趾,龍身刻劃龍鱗。龍的造型張牙舞爪,威武兇猛,恰如騰云駕霧一般。

唐代是越窯青瓷發(fā)展的鼎盛時期,越窯青瓷的整體面貌,與漢魏六朝相比,造型趨向簡潔大方,日用器具的種類異常豐富,有執(zhí)壺、罌、盤、碗、杯、燈盞、熏爐等。

到了唐代至北宋時期,越窯產品的裝飾繼續(xù)受佛教文化影響外,還受同時代的玉器、金銀器等高檔奢侈品裝飾效果影響,龍、獅子、鳳鳥、仙鶴、雙魚、鸚鵡、蝴蝶、鴛鴦、飛鳥等是唐宋時期常見的紋飾。


來源:蕭山日報  

作者:記者 童宇倩 實習生 周卓琳 通訊員 余金玲  

編輯:湯圣潔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