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八載春秋,他無私守護
隨著我區(qū)美德蕭山建設的持續(xù)深入,各崗各業(yè)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好人好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2023年第二季度“蕭山好人”董維正的故事。
聽說蕭山抗戰(zhàn)紀念館有需要
他無償提供自家門前私人土地
蕭山抗戰(zhàn)紀念館位于河上鎮(zhèn)鳳凰塢村,是一家抗戰(zhàn)專題紀念館。董維正就是鳳凰塢村村民,從杭州鋼鐵廠退休后積極發(fā)揮余熱,參與村鎮(zhèn)各項公益事業(yè)。2015年,當他得知紀念館廣場建設可能需要用到自家門前私人土地時,董維正發(fā)揚風格,主動提出給村里無償使用。
董維正說:“家里人起先也不理解,畢竟當時要建紀念館,發(fā)展前途都還不明朗。但我主觀性比較強,家里的老祖宗是有文化底蘊的,總的來說我就覺得村子的文化底蘊也比較好,而且這個館建起來主要是可以教育下一代,不要記仇,也不要忘記歷史。當時社會基礎也好,已經(jīng)考慮到對抗戰(zhàn)歷史進行全民教育,不然的話,時間久了這段歷史容易被人淡忘?!?/p>
蕭山抗戰(zhàn)紀念館依托于杭州市文保單位——抗戰(zhàn)蕭山縣政府機要室舊址建設而成,走進紀念館院子,一幢大開間的木結構平房,并無隔斷,低矮的門檐上一塊“蕭山抗戰(zhàn)紀念館”的牌子特別醒目。董維正領著記者參觀,解說員的“范兒”馬上起來了。
“門上這塊匾呢,既不是書法家寫的也不是領導寫的,是一位老兵在95歲的時候?qū)懙?。這里么,我們的抗戰(zhàn)是‘一代人的犧牲、一代人的苦難、一代人的堅守、一代人的輝煌’。這個是前言……”
主動請纓義務擔任管理員
對館內(nèi)物品了如指掌
2015年紀念館開館后,董維正看館里沒有落實管理員,想著自己家住得很近,熱心的他就主動找到紀念館負責人,表示愿意義務擔任管理員,解決紀念館缺少資金、招募不到合適管理員的困難,這一干就是八年。鳳凰塢村村委工作人員董鵬飛說:“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2015年開館到現(xiàn)在,一直無私奉獻,都是義務勞動,不拿村里一分錢的。早幾年鎮(zhèn)里拿出1000元來慰問紀念館工作人員,老董伯還是捐了出來,用到紀念館的日常開支。”
紀念館里一雙老舊的鞋墊,上面印著“抗日軍品”,這是當年村落里百姓為抗戰(zhàn)部隊親手制作的;一柄生滿青銹的日本刀,是村民無意間從山中挖來,捐獻給館里的;一枚黑漬斑斑的抗日勛章,積淀著過往的歲月。
看著一件件陳列的物件,董大伯如數(shù)家珍,每一樣東西都能從他口中說出從各地征集而來的些許故事,同時也能幫助參觀者回溯一段當年烽火硝煙中人民萬眾一心抗戰(zhàn)的歷史。
董維正說:“我對館里的東西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什么東西放在哪里,有沒有被動過,都一清二楚。這個你不要看是個舊的方便面袋,是一個老兵以收廢品為生,當初建館他捐了一萬元鈔票,就放在這個袋子里。建立紀念館都是一個團隊在做,我們好就好在這里,做不是一個人做,是蕭山抗戰(zhàn)歷史研究會一整個團隊在做。”
風雨無阻堅守崗位
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從紀念館開館至今,除每周一閉館外,董維正風雨無阻,堅守崗位,累計接待各地參觀者數(shù)十萬人。
董維正說:“一個是黨員團體來,第二個就是學生多,還有就是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人,有的人參觀的時候會注目敬禮,有的甚至于鞠躬。還有個例子,一個嵊州來的游客,他在嵊州紀念抗戰(zhàn)的地方都沒找到自己家先輩的名字,在我們這里英烈墻上找到了?!?/p>
盡管紀念館有制度上墻的開閉館時間規(guī)定,但有時外地游客到館時間較晚,董維正都毫無怨言地為游客開門參觀。
“作為一個制度,開閉館時間是上午9點到11點,下午1點到4點半,但是作為我來講,只要來叫我了,盡可能隨叫隨到。”董維正說,“有個記者也問過我,說有沒有困難。我講困難是沒有的,但是我不是天天身體好,不是天天家里沒有事情。任何東西都要犧牲,像過年時候年三十我們下午閉館,正月初一上午閉館,其它時間照常開放,這種是沒辦法的,好在我也比較方便,住得近?!?/p>
管理員的職責說簡單也簡單,可較真起來也是事無巨細。盡管已經(jīng)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家,董大伯總是“高標準”地要求自己?!靶l(wèi)生啊什么的,都不好有半點差錯。第一要緊就是安全,第二就是防火災這方面,喏,這里墻上的防火制度要做好?!?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由于紀念館本體是市級文保單位,又陳列展示了大量珍貴的抗戰(zhàn)文物,董維正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他每天提醒參觀者在館內(nèi)禁止吸煙,定期檢查更換滅火器具,每天閉館前關好門窗、切斷電源、檢查陳列文物安全,特別是在遇到臺風等惡劣天氣時,他在夜間仍然不忘檢查場館安全,確保了紀念館八年來無一起安全事故。
“給子孫鈔票,
還不如給他們留下點精神好”
在做好安全工作基礎上,董維正還擔任起了義務講解員,為外地游客、中小學生、企事業(yè)單位無償講解,累計講解服務對象上萬人,得到了各地參觀者的一致好評,為宣傳蕭山抗戰(zhàn)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由于是公共參觀場所,人流量大的時候,董維正還要經(jīng)常性地進行巡視。
董維正多次被所在鎮(zhèn)村授予“最美志愿者”稱號,他的事跡還登上了央視熒屏,但老人始終保持謙虛低調(diào)。
董維正說:“心里想想么很簡單,我就是平常心做平常事。家庭的熏陶也是有關系的,主要是這個展館房子和歷史節(jié)點事件是原汁原味的,再有就是我們村的文化底蘊比較好,現(xiàn)在整個社會關注抗戰(zhàn)歷史的氛圍比較好。我這樣的年紀,還能夠適應來義務幫忙,我感到心里蠻高興的。我是這么想的,給子孫鈔票,還不如給他們留下點精神好……”
對“蕭山好人”董維正的事跡,我們的文明時評員發(fā)表了觀點。
文明時評員 朱笑笑:董維正放棄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來到忙碌的一線工作臺用切身言行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服務精神!用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求回報,只是為了幫助博物館更好地服務社會,更好地傳承歷史文化而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他是我們學習的航標,更是博物館里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
文明時評員 齊鈺涵:董維正是一位充滿責任心的人,在工作退休之后投入到了蕭山抗戰(zhàn)紀念館管理員的崗位上,工作的八年時間里兢兢業(yè)業(yè);董維正是一個充滿勇氣的人,即使是在困難時期也毫不退縮地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董維正還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參與各種公益事業(yè),且行事毫不張揚。董維正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正是最美志愿者應有的精神,他不僅值得被人們贊揚,更是值得被學習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