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蕭山網 > 

開店近40年,蕭山這家老店曾“養(yǎng)活”大半個杭齒廠!位置有點偏,為什么能開這么久?

[ 尋味蕭山 ]    
2022
07-16
15:25

來英英飯店,有種回到老家的感覺。

深褐與原木交織,大廳裝修貫徹著農村老派的風格,內堂的入口掛著喜慶紅為底的“生意興隆”,廚房還在用木塞式的熱水壺,復古的方鐘在柜子最頂端滴答計時。若是習慣了都市餐廳的人來到這里,確有種穿越時空之感。

圖片

此時尚未到飯點,頭頂有些年頭的吊扇傳來轉動的風聲,方正略小的電視機掛在墻上,播放著不知名古裝劇的愛恨情仇,老板沈國堯手拿小扇子,躺在藤椅上,瞇著眼似乎在小憩。

見到我們來,他趕忙起身泡茶,翠綠的葉尖在溫度適宜的熱水中翻了個身,悠悠飄起回溯歲月的細煙。


“水英”和“興英”

1983年10月,英英飯店在沈家里村開了張。店面就是自家農住房,由沈國堯的妻子與妹妹共同管理,兩人名里都帶英,一個叫“水英”,一個喚“興英”,便取了這疊字作店名。

起初只做早餐,面條、饅頭、油條、餛飩……種類頗豐,其中一道豬油渣湯面在周邊出了名,不少上班族起早就為了這碗面。后來生意逐漸興旺,加上食客要求,這才慢慢地開始做起了中晚飯。

店還沒開滿兩年,沈國堯妹妹便出了嫁,英英飯店的重擔全落到了妻子水英一人身上。雖大字不識,這個身高不足155的女性骨子里倒也帶著股“狠”勁,愣是孤身撐起這家飯館20多年。

圖片

彼時,沈國堯尚在村里企業(yè)上班,只能摸了空偷偷跑出來幫忙。他每天起早去西門菜場買好當天新鮮的菜品,配了菜放到冰箱里,到了飯點充當服務員,空了也會和食客們嘮嗑。杭齒食堂退休的老師傅們就住村里,時不時也會來飯店找他聊上幾句,興頭兒上還會跑到后廚指點水英一番。

水英在廠里食堂待了五年,廚藝本就好,加上老師傅們的指點,愈加精進,她掌勺的紅燒類菜品如爆炒腰花、牛排,還有臭豆腐,幾乎桌桌必點。談及此,沈國堯臉上也有些驕傲,“天天吃,都吃不厭。”


開店近四十年

沒有賬本,沒有菜單,沒有價格表

日子平淡如水,卻又充實熱鬧。

沈家里村周邊杭齒集團、電力公司、水務集團等多家單位圍繞,每到飯點,這里就是最熱鬧的地方,職員、工人偏愛這家便宜又好吃的飯館。1996年,沈國堯也從企業(yè)里辭職,全心投入了餐飲生意里。

但若要說這是“生意”,又微顯冰冷,英英飯館更像是在走親戚般,帶些溫暖的色彩。飯店不做大鍋菜,每一碗菜品都是單獨做,根據食客的口味改變風味。

那時候杭齒廠的工人多偏江蘇方向,喜甜,水英會順著他們的口味多增些糖在菜里頭,也有遇到有特殊需求的食客,要辣,或不要里頭哪個配菜,她都一一滿足。

店里沒有賬本,沒有菜單,沒有價格表,菜品都在冰柜里,有啥吃啥。來吃飯的食客與這對喜歡瞇眼笑的夫婦彼此信任,杭齒廠大半的工人都在這里吃飯,熟悉的食客知道水英不識字,就自己算錢,在店里的筆記本上寫下賬目,讓沈國堯月底一同結賬。而至今,英英飯館也從未遇到過賴賬的食客。

圖片


不止一次想過歇業(yè)關門

名氣順著食客口口相傳,越來越大,2009年之后更是上了層樓,提到英英飯店,周邊幾乎無人不知,附近跑三輪車的,開出租車的,乘客一說店名,不用指路,“閉著眼睛都能送到”。但夫妻倆自己倒沒什么感覺,嘮嗑時,別人夸飯店火,“養(yǎng)活”了大半個杭齒廠的工人,他們只是笑笑說,“太忙了,根本沒時間想這些。”

確如沈國堯所說,經營飯館并不是件容易事,太忙太苦。忙得凌晨三點起床買菜備菜,深夜十一點才能收攤歸房,累時澡都不洗,眼睛一閉就能昏睡;忙得連照料孩子的時間都沒,明明是飯館,平時卻連頓像樣的飯都沒在家里吃過。

由于常年的操勞與勞累,水英身上也因此留下傷痛的痕跡,肩周炎、脊椎病……幾年前,她去看病,手抖得不行,平時輕松拿起的鐵勺如千斤重,無法抬起,醫(yī)生要求她多休息,夫妻倆唉聲嘆氣半天,這才請了個廚師打下手。

不是沒有想過要歇業(yè)別干。這個念頭第一次是在33年前,水英要生兒子,實在無暇顧及店里生意,英英飯館就承包給了別人,這一停,就是近四年。他們在家里種種田,照料照料老小,生活輕松不少,卻總覺空虛。沈國堯平日里愛喝酒,獨呷時總會想起以往飯店里和食客談天吹牛的日子,“開店,苦是苦點,人多還是高興。”這對閑不下的夫妻倆,又重回飯店,忙忙碌碌地張羅開來。

圖片

第二次是在原址被拆遷的時候,本想著順其自然閉店的夫妻倆,卻被食客嘆息著說太可惜,這才搬到隔著一條馬路的現址。

最后一次是2020年疫情期間,一開始只是順應政府政策,閉店三個月,后來又因各種原因,斷斷續(xù)續(xù)關了兩三個月,這次沈國堯下定決心不再做,夫妻倆已年過六旬,也該到了享福的時候。而這次,沉不住氣的卻是妻子水英,這個勤勞能干的女子,閑在家中總覺身子哪都“不爽利”,后來連店里的服務員和廚師都來找,說是自己沒地方去,想留在這里。


于是,停滯近半年的英英飯館,又重新開張了。

有食客專門從下城趕來,或是以前周邊單位的職工相約搓一把,祖孫三代都來吃已不是奇事。就在前幾天,有個飯店搬遷后十幾年未見的食客來吃飯,說是自己偶然間開車經過,突然發(fā)現,自己十幾年前找不到的英英飯店竟就在這么近的地方,沈國堯聽了很是高興,沒想到這么久了還有老食客記著自己。

事實上相比城區(qū),英英飯店位置屬實有些偏僻。但店里生意卻依舊紅火,此中秘訣不過兩樣:勤勞與原料。

夫妻倆都是老實人,起早貪黑,兢兢業(yè)業(yè)經營著這家飯館,“餐飲不能偷懶,你上心,原料好,菜燒出自然是好吃的。”

但還能開多久?沈國堯也不知道,也許明天關門,也許,還會一直開張,直到做不動的那天。

繁華不過見眼云煙,沈家里路冷清了很多,昔日居民和單位逐漸搬離,留下一條空落落的街道。

圖片

然人在,煙火仍存。熱氣逐漸升騰,香氣彌漫空中,臨走時,我們拉著沈國堯和妻子水英在門前拍了張照。

陽光為這對夫妻打上一層溫柔的光影,照片里的兩人眉眼帶笑,一如三十九年前。


來源:蕭山網  

作者:林青穎 高藝炯  

編輯:蔡少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