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蕭山網 >  新聞中心 >  部門新聞 >  博物館 > 

宋韻煙火·禮儀篇④| 請你喝杯消暑茶

[ 博物館 ]    
2022
07-08
14:45

北宋仁宗年間,一場特殊的比賽在御前進行。兩位名臣(蔡襄與蘇舜元)埋首茶案前,碾茶、篩末,逐次注湯入盞、茶筅擊拂,忙得不亦樂乎。

“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隨著雙方嫻熟的操作,兩盞泡沫細膩均勻、色澤清亮的茶湯,呈現在眾人眼前。

酷愛茶道的蔡襄不惜血本,找來了上好的茶餅,泡茶所用的,也是唐人名作《煎茶水記》中“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而蘇舜元匠心獨運,茶雖不夠名貴,但沖泡所用的卻是竹瀝水,反倒與茶香更為相宜,最終贏得了更多人的青睞。

這篇記載于《江鄰幾雜志》里的故事,反映的是宋人雅趣——斗茶。

而新近熱播劇《夢華錄》中,主角趙盼兒初到汴梁,就憑著一手上佳的點茶與分茶技藝,贏得滿堂喝彩。網友更是戲稱,這種手藝是“中式(咖啡)拉花”。




中國人的血液中,大抵都流淌著兩滴水,一滴是墨水,一滴便是茶水。中國人與茶的緣分,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于《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唐代茶圣陸羽也曾在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


茶興于唐,盛于宋。宋代民間茶坊、茶肆的出現使茶開始走向世俗,并形成了有關茶的禮儀。所謂點茶,就是將碾細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碗(盞)之中,然后沖入沸水,在用茶筅在碗中加以調和,茶中已不再投入蔥、姜、鹽一類的調味品。宋代因為有斗茶、分茶等技藝的流行,因此對茶品的要求遠非唐時的餅茶所能比擬,在采制技術上也更為精致、講究。

宋朝皇室飲茶之風較唐代更盛,宋太祖趙匡胤便有飲茶癖好。在他以后繼位的宋代皇帝皆有嗜茶的愛好,直至宋徽宗趙佶而達到頂峰,他甚至親自寫了一部論茶的著作《大觀茶論》。這是一部較全面地反映我國宋代茶葉的發(fā)達程度和制茶技術狀況的書籍?;始覍Ω邫n茶葉的需求,極大地刺激了貢茶的發(fā)展。貢茶極為珍貴,即使朝廷官員也不易得,如蒙皇上賜茶,便是十分恩寵了。一代名臣歐陽修在朝二十余年,亦僅得賜茶一餅,可見其難。賜茶的象征意義已大大超過了其經濟和實際使用價值,而成為一種禮遇的標志了。

正因為這種精神上的象征意義,宋代在朝儀中加進了茶禮;貴族在婚嫁中引入了茶儀,在彩禮中也加入了茶,后世民間婚俗中的“下茶”禮即由此來。


北宋 趙佶《文會圖》局部


蘇軾曾說:“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背1滑嵥榈纳罟鼟?,何不忙里偷閑,坐下來品一杯消暑茶。



來源:蕭山博物館  

作者:  

編輯:王佳琪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