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媳婦盡心盡力照顧患病婆婆,9年堅守毫無怨言;退伍軍人加入義工聯(lián)盟,230次救援體現(xiàn)擔當;扎根鄉(xiāng)村教育43年,老教師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天空……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雖然平凡,其作為卻綻放出生命之光,一個個感人事跡詮釋了人生真諦。尋找身邊最美蕭山人,讓我們一起傾聽他們的精彩故事,領略別樣的風采。
吳星耀:
陪伴孩子成長
扎根鄉(xiāng)村教育43年
■記者 王俞楠
放學后的云石小學,在大山的懷抱中,顯得格外安靜和美好。但一眼望去,你會發(fā)現(xiàn)還有不少辦公室和教室亮著燈,其中一個五年級班里,六七個孩子正安靜地寫作業(yè),班主任老師不時起身來到孩子們身邊,為他們答疑。
這名班主任叫吳星耀,一名在云石小學任教43年的老教師。
“放學后把班里孩子留下來”這一想法,吳老師已放在心里很久,從今年開始真正實施。這六七個孩子大多家里沒人管或者管不住,在經過學校允許后,吳老師便特別把這些孩子留在學校,讓他們完成當天的家庭作業(yè)。
大山里的孩子,就喜歡滿山跑。愛玩,也是孩子們的天性。以往,吳老師下班后要在附近幾個村子逛上一圈,特別是村里的籃球場、池塘邊等孩子們的聚集場所,這樣做主要是擔心這群孩子沒有大人照看發(fā)生意外。從最初的走路,到騎自行車、摩托車,再到開著汽車,40多年里,變化的是交通工具,不變的是吳老師那份對學生的關心。
說起鄉(xiāng)村教育,吳星耀心里有自己的一桿秤:要關注學生的興趣。“農村里的孩子在學科成績上可能沒辦法和城里孩子去拼資源、比分數(shù),但是孩子們在吃苦耐勞、文明禮貌、價值觀念上不能走偏。因此,也更需要老師、家長去關注孩子的興趣,引導、培養(yǎng)他們在特長上的發(fā)展?!眳切且f。
曾經,班里有個孩子特別喜歡畫畫,發(fā)現(xiàn)后,吳星耀的第一反應并不是批評他不務正業(yè),而是和孩子進行了交流。他還把孩子帶到了自己的老師家中,上了一段時間的篆刻課?,F(xiàn)在憑著這項技能,這名學生已經成為一家餐飲企業(yè)的設計總監(jiān),負責冷菜的擺盤裝飾設計等。
43年的教學生涯中,吳星耀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天空,也送走了一屆又一屆學生。明年,吳星耀就要退休了,看著這個自己奉獻了青春的學校,他的眼眸中有不舍,更多的則是欣慰。
“之前,云石小學里都是像我一樣的老教師在支撐著,沒有年輕老師愿意來。有時候大家也很擔心,等我們這些人退休了,教師有缺口,孩子們怎么辦?”吳星耀說,出于這個考慮,不少老教師為了鄉(xiāng)村孩子的未來,到了退休的年紀沒有回家享福,而是選擇接受學校的返聘,一直站在講臺上。
“現(xiàn)在不用擔心了?!眳切且Φ?,隨著交通、經濟的發(fā)展,不少新教師來到了云石小學,為這所學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拔覀兌寄芊判耐诵萘?,把舞臺讓給后來者?!?/p>
李雪梅:9年堅守撐起一個家
■首席記者 何可人
在瓜瀝鎮(zhèn)東湖村,有這樣一戶人家,男主人因病去世,留下一對年幼的子女、正值風華之年的妻子和身患癌癥的老母親。面對坎坷的命運,妻子沒有向困難低頭,毅然決然地挑起了生活重擔,為婆婆和孩子們守住了一個溫暖的家。
她叫李雪梅,平凡而樸實,骨子里卻透著堅強。
李雪梅是外來媳婦,2000年初從廣西嫁到蕭山瓜瀝。丈夫做做修理的活兒,她在紡織廠找了一份工,一家人過得平平淡淡,但也和樂融融。眼見著小日子慢慢好起來,誰知2012年,厄運接二連三發(fā)生,丈夫因病去世,婆婆又患上癌癥。
回想起那段日子,李雪梅長嘆了一口氣,說當時顧不上悲傷,滿腦子想的都是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全得指望她,自己得撐下去。
為了方便照顧家人,李雪梅開始四處打零工。每天,她早早起床為婆婆和孩子們做好早飯出門,還得抽空回家照看婆婆。休息時,她忙著帶婆婆去醫(yī)院做透析,一邊還得照顧兩個孩子。婆婆病情嚴重時,要住院治療,李雪梅分身乏術,但最終她都咬牙挺了過來。
曾有人勸李雪梅離開這個家,趁著年輕趕緊再找戶好人家,可李雪梅沒有動過這個念頭。“我怎么可能丟下孩子和婆婆,一個人去過舒服日子!就算是遇到合適的人,他也得愿意跟我一起挑起這個擔子,共同支撐起這個家?!崩钛┟菲届o地說,自己很早就離家外出打工了,和婆婆一起的時間甚至比自己母親的還長,在她心里,早就把婆婆當成是自己的親媽。
就這樣,李雪梅寧愿獨自承受生活壓力,也不愿讓孩子和婆婆受苦。在村里和親戚們的共同幫助下,一家人的生活終于慢慢回到正軌。如今,47歲的李雪梅在村里做助老員,女兒已考上大學,兒子正在讀初中,婆婆的病情也日漸穩(wěn)定,一家子在她的細心照顧下正越來越好。
李雪梅孝順婆婆,呵護子女,對困頓家庭不離不棄的事跡成為村里的美談。不久前,李雪梅被評為孝老愛親類“蕭山好人”,可她笑著不好意思地說:“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盡自己的本分而已啊?!?/p>
李雪梅常常跟兒女說,要懂得感恩,現(xiàn)在好好學習,將來找份好工作,回報一路上幫過這個家的人,也盡自己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除此之外,她說自己沒什么可奢求的,“就想著早點還清家里的債,把婆婆照顧好?!?/p>
張午杰:230次救援展現(xiàn)擔當
■記者 童宇倩
從部隊退伍后,張午杰加入了義工聯(lián)盟的蕭山應急救援大隊,時刻保持著一名退伍軍人的本色。
24小時待命,第一時間出動救援……自2010年起,張午杰始終堅守在應急救援一線,與時間和生命賽跑。2011年,由于工作和救援需要,他決定成立一支民間救援隊。
“受困群眾期盼的眼神和一句真誠的‘謝謝’深深觸動了我,我就想壯大救援隊伍,成立一支裝備精良的民間救援排頭兵?!闭f干就干,張午杰召集36人成立了蕭山區(qū)紅十字湘湖應急救援大隊。作為隊長,他制定了嚴格的入隊考核制度,創(chuàng)立了一套專業(yè)化管理制度,并對救援隊實行軍事化管理。
“比如每月都會進行隊列、體能和專業(yè)技能訓練等。”張午杰說,應急救援人員在執(zhí)行任務時具有一定的風險,所以必須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和專業(yè)技能。為了共同的目標,隊員們擰成一股繩,在訓練中不斷提升著應急救援能力。在打造了一支專業(yè)的救援隊伍之后,張午杰帶領大家走在了應急救援的前線。2019年夏天,臺州臨海古城洪災的消息傳到蕭山,張午杰立刻穿上救援服,召集十幾名隊員連夜趕去救援。在救援工作中,他不顧個人安危,第一個沖在最前面?!皩ξ襾碚f,參與救援已經成了一種責任和擔當。”張午杰笑著說。
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是一個應急救援隊隊員應具備的品質,而張午杰身體力行地將這一品質默默踐行了10年。這些年來,張午杰共參與了230余次應急救援任務,如赴余姚救援受臺風“菲特”影響的困難群眾,累計轉移受災群眾200余人次;赴浙江蘭溪救援受水災影響的受困群眾,第一時間成功轉移170余名受困人員等。
十年來,在張午杰的無私奉獻和努力下,在聞堰街道、區(qū)應急管理局、區(qū)紅十字會和社會各界的幫助支持下,這支民間的救援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成為蕭山應急救援的一張“金名片”。
周燦明:坐著輪椅拼出精彩人生
■記者 童宇倩
今年40歲的周燦明是戴村人,也是中國男子坐式排球國家隊運動員。4歲那年,因為一場車禍,他失去了一條腿。
坐在輪椅上的周燦明沒有向命運低頭。小學期間,有區(qū)殘聯(lián)招募進入省運動隊,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比賽。雖然少了一條腿,周燦明卻學會了用左腳跳遠,還能坐在輪椅上打籃球。
1999年,憑借著優(yōu)秀的運動天賦,周燦明被推薦進入浙江省坐式排球隊,開始接受坐式排球的正式訓練。“剛開始我一竅不通,每個動作對我來說都非常困難,我就跟教練一個一個摳動作,每天的練習時間6小時左右?!?/p>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年5月,周燦明在第五屆全國殘運會上大放光彩,他所在的坐式排球隊獲全國季軍,他也因此被招募進中國男子坐式排球國家隊。
“在國家隊的訓練更加嚴苛,我每天都要進行7小時左右的高強度訓練,有時候手被磨破了皮,臀部也常常被磨得流血?!敝軤N明說。
通往成功的道路雖然曲折,但周燦明越挫越勇,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力,他始終堅持每天練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打球技術。在此期間,他參與了很多國內外比賽,他所在的坐式排球隊屢次獲獎,如獲2008年北京殘奧會坐式排球比賽第五名,2019年第十屆全國殘運會坐式排球比賽第一名,2010年廣州亞殘運會坐式排球比賽第二名等。
“我堅持打球已經22年了,之后也會把它當成一份終生事業(yè)?!痹谥軤N明看來,打球磨煉了自己的意志,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目前,周燦明正為今年8月的東京殘奧會做準備?!拔蚁肴〉酶玫某煽儯瑸閲鵂幑?。同時也想告訴所有和我一樣身體并不完美的人,即使失去一條腿,只要不向命運低頭,堅持不懈,還是可以像我一樣‘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p>
孫金中:書寫公益路上的“老兵傳奇”
■記者 魏樂釔 通訊員 吳潔
從小就立志投身軍營,4年部隊服役時間,鍛造了他的軍人血性。退伍后的他,依然保持沖鋒一線的姿態(tài),馬不停蹄轉戰(zhàn)公益,時刻將居民群眾放在心頭,默默為街道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就是來自盈豐街道的孫金中,一名物業(yè)后勤保障部工作人員,也是佳境社區(qū)志愿者。
從修修補補到捐款贈物,從樓道綠化到社區(qū)抗疫,孫金中勇做先鋒者,始終沖鋒在一線,成為街道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服務居民大家庭的同時,孫金中也給溫馨的小家庭傾注滿滿正能量,面對兒子和妻子突如其來的病情,孫金中不斷給他們鼓勵,陪他們散心,以坦然的心態(tài)接受一切,用自己的擔當撐起了小家庭里的一片大天地。
“一朝戎裝穿在身,終生流淌軍人血”。有人說,“退役軍人是國家撒向社會的英雄”。當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總會看到他們挺身而出的身影。因為,這種奮不顧身的力量早已在部隊生活中深植在他們的靈魂,這種義不容辭的選擇早已化作他們心中堅定的信念。
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孫金中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勇敢擔當和先鋒本色。談及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孫金中表示:“我們雖然脫下了軍裝,但大家心里還印著軍人的烙印,當年在黨旗下的宣誓、在軍旗前的承諾,今天仍然算數(shù)。為人民服務這事沒啥好說的,就覺得是自己應該做的。我沒有退休的打算,除非我不能動了,不然會一直做下去,讓生命的價值最大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