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橋這口鮮,進(jìn)入最佳賞味期!
更新時(shí)間:2024-11-10 09:41:47 內(nèi)容來源:蕭山區(qū)融媒體中心
立冬剛過。每到這時(shí)候,就格外想吃冒著熱氣的羊肉湯。冬日里的羊肉,是蕭山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日常。
特定時(shí)間的美味總會勾起人的記憶??v然舌尖品過世間的五六七八,一口羊肉,就能輕易拉回食客記憶;一勺熱湯,溫暖了因寒冷而僵硬的身體,撫慰了亟待休憩的奔波靈魂。
這或許就是“落胃”。
若你要在蕭山尋羊肉,就不得不提義橋鎮(zhèn)。清末民初,有朱姓、王姓等燒羊肉世家落戶義橋,后朱姓傳陸姓,王姓一直世傳,現(xiàn)在已是五代。
尤其是白切羊肉,在周邊是出了名的好吃。
和外面“狂野”的烤全羊做法不同,白切羊肉用了極簡手法。宰殺、褪毛、清理、開剖、剔骨、燒煮、壓制,聽來都是些再家常不過的程序,卻難有其他羊肉超越。
端上桌的羊肉顏色白凈,也沒有擾人厭的膻味。無需其他,蘸取簡簡單單的鹽或醬油已足夠鮮美,多增調(diào)料反而是可惜了原本的清爽滋味。
白切做法美味,而對于部分義橋人來說,用羊筒骨制成的熱湯,才是冬日里暖胃的回憶——
懂行的老饕早就摸清了美味的源頭,想喝羊肉湯,大家伙都是直接跑到攤主家里去買。
這是常規(guī)操作了。若是去市面上買,你只能找著肉,碎骨頭怕是尋不到蹤跡,要么賣給其他餐飲店,要么在自家里煮。
所以,家里的娃娃想吃羊肉了,家長就會拿著一口大鍋就出門,踏著水泥地,沒幾步就到攤主家里,打聲招呼,對方就知是誰。
鍋里盛滿了連湯帶骨的香味,走到家,端上桌,還熱乎著。娃娃聞到香味迫不及待就要吃,先喝一口熱湯暖暖胃,再吸一口骨髓嘗鮮,最后還要就著羊肉皮吃飯,一頓飯后,臉蛋都透著紅潤,心里更是滿足。
2008年,義橋羊肉的制作技藝成功列入蕭山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xiàng)目。
時(shí)序流轉(zhuǎn),今日,羊肉之于蕭山人,飛躍了記憶里那片有些寒冷的天空、有些破舊的巷子和熟悉的方言,這份美味,已成為蕭山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