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蕭山網 - 新塘網

文化 ? 影像 | 沉寂近百年的沙河廟會,重啟!

時間:2024-02-27 10:57:45   來源:蕭山日報

沉寂近百年的沙河廟會,重啟!

這是一場全村人的“盛會”,延續(xù)200多年的歷史 也是一種文化的時代傳承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jié)。

雖然天氣有些寒冷,新塘街道聯華新村卻頗有著節(jié)日的熱鬧。冒著淅淅瀝瀝的雨夾雪,村民們紛紛趕往村里的沙河廟,赴一場特別的“盛會”——沙河廟會。

這一天的沙河廟早早扮上了新裝——一黃、一青“休憩”在一旁的兩條“福祿”長龍,連串的大紅燈籠、紅紅火火的“戲臺”、沿河飄揚的“龍旗”,還有盛裝出席的村民們,入目滿是喜慶。

追溯沙河廟會的歷史,可以到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

當時,沙河廟剛剛建成,是從原先里仁鄉(xiāng)(廿二都)霞浦村的土地廟,也就是現在霞江村的南浦廟(又名“小廟”)分建到沙河沈的。隨著參與廟里祭祀活動的村民增多,商販走卒慕名而來,逐漸形成了市集。后因戰(zhàn)爭等原因,廟會活動逐步淡化,甚至一度消失在歷史的浮沉中。

此次也是沙河廟會沉寂近百年后的首次重啟。

重啟:從“生活”到“熱愛”

廟會的重頭戲,自然是舞龍了。

當威武的青龍,從院墻邊“起身”的那一刻,便吸引了所有村民的目光。

鼓樂齊鳴聲中,長龍入場。隨著龍珠的移動,龍頭擺動,上下穿梭,似蛟龍出海,氣貫長虹;龍身隨龍頭翻騰,如魚得水,游走自如。精彩的舞龍,令不少村民拍手叫好。

龍身下,都是村里人熟悉的面孔。

“不少都是老伙計了,有些都60多歲了?!贝迕裆蚪鹪浦钢椠堦犝f道。而曾經的他也是其中的一員。

20世紀90年代初,剛剛退伍回來的沈金云,加入舞龍隊,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補貼家用。

作為一種祈福方式,不少企業(yè)、村民都會叫上舞龍隊,以期帶來好運,祈禱風調雨順、事事順利。

“有些人家會給個紅包,有些人家會給一些供奉的水果、吃食。結束后,隊里大家都會分一下,帶回家。”沈金云告訴記者,在當時工資只有幾十到百來元的時候,舞龍一天也能賺到個10元左右。“不少人和我一樣都是業(yè)余干干的,說不上是不是喜歡,最主要的還是為了生計?!鄙蚪鹪普f道,曾經趕活,都是抬著龍,靠腿走的。當時13節(jié)的龍,都是竹子、木頭打的,有快兩百斤了?!袄凼抢鄣?,不過年輕人力氣是最多的?!?/p>

“我們村的舞龍歷史很久了,乾隆年間就有了,就是斷過好幾次。”村民曹阿根,也是如今聯華新村舞龍隊的隊長,他告訴記者,90年代,當時村民也富起來了。不少人家就集資,一家50元,采購了物資,重新制作了“龍”,組建了隊伍。再后來經濟好起來,大家都忙了,慢慢又沒人了。

2023年,聯華新村舞龍隊再次重組。

如果說,曾經的舞龍,是為了生活?,F在的舞龍,更多的或許是熱愛。

停了快20年,曾經舞龍的年輕人,都已步入中年。重啟,也喚醒了他們的青春激情。50歲、60歲的都有。“現在年輕人還不懂訣竅呢,需要老人帶帶,有些用得都是巧勁?!?2歲的沈志榮說道。

“我爺爺,我爸以前都是在舞龍隊里的,從小就有些耳濡目染?!苯衲?5歲的沈海東是舞龍隊里年紀最輕的,去年聽到消息,他就主動報名了?!翱赡芤驗槲胰丝瓷先ケ容^靈活,就讓我去負責龍珠這個位置?!鄙蚝|說道,因為是領頭的位置,其實壓力有點大。

為了更好地設計龍的動線,沈海東不僅會多和隊里有經驗的老人溝通,也會去網上看視頻學習?!拔椠埵且豁梻鹘y,我覺得這樣的文化也需要讓更多人了解,讓更多孩子能看到、感受到傳統的魅力?!弊鳛槿齻€孩子的寶爸,沈海東也希望自己小時候的那份快樂,孩子也能感受到。

青龍象征財富,黃龍象征順遂。當兩條龍從沙河廟出發(fā)往南,路過祠堂、廟宇、人家……穿梭在村里,不少村民都來到路邊,探出了頭,感受這份節(jié)日的喜慶,還有孩子們追著龍,跑跑跳跳。伴隨著重組舞龍隊、重啟的廟會,這份喜悅也將成為更多人美好的記憶,并一直延續(xù)。

歡聚:從“親情”到“鄉(xiāng)情”

廟會現場,猜燈謎、投壺、撿彈珠、套圈、丟沙包、踢毽子……多樣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腰鼓舞、越劇、傘舞、響扇舞、小品……精彩的節(jié)目表演輪番上臺,讓村民們目不暇接。

“我長這么大就沒看到村里舉辦過廟會。難得有這么熱鬧了,感覺年味一下子就濃厚了?!薄?0后”小沈,帶著8歲的女兒興奮地逛著廟會,看著節(jié)目。母女倆相像的眼睛里都流露著濃厚的興趣與期待。

還有不少孩子穿上了氛圍感十足的漢服、唐裝,在廟宇間夢回了一把舊時的熱鬧。

“這個是媽媽特意給我買的,我很喜歡?!奔t白相間的連襟上衣,配上同款的馬面裙,扎上花苞頭,14歲的沈星燁很喜歡自己今天的裝扮?!敖裉焓翘匾鈦泶蚩◤R會的,說是還有小禮物?!彼弥鵁艋\和糖畫開心地說道。

戲臺旁,還有一個人氣十足的地方。只見穿著藍白色繡花圍裙的婦女們發(fā)放著剛剛出爐的湯圓,一碗接著一碗,排隊的村民圍上了兩三層。

“我特意給你加了個家里帶來的‘柿柿如意’,新年好兆頭?!睙崆榈拇迕襁€給在一旁站崗的消防救援隊的小伙送上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傳遞了滿滿的溫暖。

“我們準備了兩箱湯圓,自己還做了100多顆,沒想到遠遠不夠,這不又剛剛去買回來一些。”村民王阿姨吃完午飯就準備了,她告訴記者,算下來到現在三個多小時發(fā)了2000多顆湯圓了。

一場廟會,也增進了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之間的交流?!昂镁貌灰姲?!”“好幾年沒見了呢!”“你家娃娃都這么大了,幾歲啦?”……寒暄的聲音穿插在相間的笑臉中,一個擁抱、一次握手,多年不見的村里好友一下子便拉近了距離。

“我們重啟延續(xù)兩百余年的沙河廟會這一傳統民間習俗,不僅是我們對傳統文化信仰的一種傳承,也是大家辛辛苦苦一年了,希望父老鄉(xiāng)親借此機會好好放松放松,高高興興地聽,痛痛快快地唱。把黨給我們的好日子唱得紅火,舞得精彩?!毕蛑迕駛?,村黨總支書記曹海云用方言說道,樸素的語言,卻也傳遞了重啟廟會最真實的祝愿。

臨近夜晚,沙河廟會的熱鬧還在繼續(xù)。廟前,庵橋河河水悠悠穿村而過。河面上,一盞盞五彩的河燈緩緩漂動,帶著村民的期許,向著遠方,向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