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蕭山網(wǎng)首頁 > 新街網(wǎng) > 鎮(zhèn)街風采 > 正文內容

滿滿的回憶,你了解那些年的新街嗎?

時間:2019-07-25 09:50:36   來源:   

說起現(xiàn)在的新街,鎮(zhèn)編纂辦的五位老同志紛紛感慨道:“變化真的太快了,現(xiàn)在確實是幸?!薄拔覀冓s上了好時代”……有人甚至說,新街最近七十年的變化,比過去三千年的還要多。

沙地圍墾歲月:見證新街人的拼搏精神

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在錢塘江南岸,蕭山東片,是一望無際的海涂。七十年代初,蕭山縣對這片海涂分期進行了圍墾。

關于圍墾,老一輩的蕭山人都有講不完的故事與回憶??梢哉f圍墾的記憶是蕭山人的民族記憶,圍墾影響了那個年代的所有蕭山人。圍墾不僅給蕭山人帶來了萬畝良田,還見證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更凝聚著蕭紹地區(qū)人民勇斗洪澇潮災的不屈精神,被世世代代承續(xù)下來。新街人的拼搏精神在這件“大事”中可見一斑。

當鎮(zhèn)編纂辦的五位老同志繪聲繪色地講述圍墾故事時,當年蕭山人民的那一幕幕勞作畫面仿佛就在眼前:繼1974年春季圍墾和1976年冬季圍墾之后,1978年冬季,蕭山又進行了一次圍墾。從住的地方到工地,步子很快也要走一個半鐘頭。冬天日子短,所以燒飯的人一般4點鐘就必須起來,燒到飯冒出熱氣時就叫大家起床。吃過飯也就5點鐘剛過,大家就都赤腳穿草鞋出發(fā)了。過了一夜,前一天挖泥的地方滲出一層水,結成薄冰,一腳踏下去,冰破了,兩只腳就浸在了冰水里,刀割肉般的痛。中飯是在工地上吃的,由專人從駐地燒好了送過來,十五六里路挑過來,飯菜早就是涼的了。晚上收工天已擦黑,走一個半小時回到草舍已是7點以后。吃過晚飯,大多人就鉆進被窩,既是因為環(huán)境艱苦,沒有娛樂項目,也是覺得要休息好,體力才能恢復,迎接第二天的工作。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是當時新街年輕人的信念,的確,對于蕭山人來說,奮斗精神才是土地的靈魂。厚重悠長的人文歷史,樸實無華的淳樸民風,艱苦奮斗的新時代精神……新街人正以鷹一樣的姿態(tài)闖入世界,收獲世人艷羨的目光。

天時地利人和:造就新街人的“花木”品質

提筆寫新街,自然而然讓人想起了生機盎然的苗木,想起了綠藤纏繞的農(nóng)家小院,想起了田間路邊迎來送往運送青苗的大卡車,遙想到了國內國際重大活動的場館內外新街苗農(nóng)辛苦栽培的花木盆景……“有苗木的地方,就有新街人”,花木產(chǎn)業(yè)不僅在新街風生水起,還在國內外打響了“綠城新街”響當當?shù)钠放啤?/p>

在計劃經(jīng)濟年代,新街是以種植棉花、絡麻和水稻為主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新街迎來了花木產(chǎn)業(yè)的春天。當時逐步實行了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對土地上種什么,農(nóng)民享有了一定的自主權,種苗木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遮遮掩掩偷偷摸摸了。

而新街的花木產(chǎn)業(yè)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則與這一方水土緊密相關的。新街屬沙土平原地區(qū),是一塊“夜潮地”,土地在白天曬得干巴巴的,到了夜里便自然返潮。潮濕的空氣讓苗木飽飲甘露,這里有著種植苗木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土壤條件。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風物”,也養(yǎng)一方人。今天新街的“綠”,是臉朝黑土背朝天實實在在田間地頭栽培苗木的“花木人”用勤勞和智慧“種”出來的。東方剛剛吐白,他們拿起勞作工具迎著晨曦緩緩地走向花木地, 晚上約莫六七點,早過了晚飯時間,他們才穿著一身泥衣三三兩兩回到家中。鎮(zhèn)編纂辦的陶老師說,自己的女兒也正在全心全意地侍弄著盆栽,忙到凌晨兩三點也是常有的事兒。這些在希望的田壟俯首躬耕的農(nóng)人一樣,不僅讓人看到了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精神,而且還透露出精雕細琢的苗木精神。從苗木栽培花木的工序中,他們沉浸在激情、專注和揮汗如雨的光陰中,去探尋并掌握行之有效的深耕細作的技藝和方法,這便是侍弄花草的新街人特有的品質。

當然,新街的花木企業(yè)得以成為全國花木行業(yè)的風向標,花木經(jīng)紀人是功不可沒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田文虎、陳紀來等一批又一批吃苦耐勞、精明能干的新街花木人,開始走南闖北,靈消息,找市場,以花圃、基地為主要形態(tài),注冊公司,招兵買馬,把外地需求的花木品種引種到新街,把新街花木推向全國,慢慢地,花木產(chǎn)業(yè)便深深地、穩(wěn)穩(wěn)地在新街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新街人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這片“夜潮地”上建起了綠色家園。生態(tài)、宜居、致樂、品質……新街人用自己頑強、拼搏、敢闖、敢干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亮出了蕭山璀璨奪目的金名片!新街花木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所錘煉出的那種“新街精神”,也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新街人,奮勇向前,為新街一次又一次寫下濃墨重彩的發(fā)展篇章。

全新蝶變:綠城小鎮(zhèn)畫中來

新街人民的智慧與力量從不止體現(xiàn)在花木上。他們把新街變成了一個吸引人的地方,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而不僅僅停留在一個動聽的地名。

過去的新街,交通十分不便。新街人想去蕭山縣城,沒有直通的公交車,只有一輛路過的20路車,乘到五七路口后,尚須再轉杭州來的15路車。旅客擁擠的時候,還經(jīng)常上不了車。條件稍好一點的人家,則騎自行車。從新街出發(fā),經(jīng)過山末址、姑娘橋等村莊,直到騎上蕭紹公路,才算進入大道。自行車在絡麻田和水稻田邊穿行,泥土路十分狹窄,需要全神貫注,小心翼翼。晴天還好些、碰到雨雪天道路泥濘不堪,無法騎行,經(jīng)常摔倒在田里,苦得女同志們眼淚淚汪汪。條件差買不起自行車的人,只好開動兩條腿,走。早上從新街出發(fā),走到蕭山縣城,往往要半天、大半天的時間。而如今,新街的交通四通八達,各種車輛川流不息,上蕭山城區(qū)、上杭州市區(qū),也就十幾分鐘、二十幾分鐘的時間。新街,己成了杭州東部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組。

過去的新街,大都破舊不堪。老百姓住的都是平屋、泥屋、甚至草屋。所謂的街道,從東到西不過半里路長,只有新街供銷社,才有幾間兩層的樓屋,有點鶴立雞群的感覺。由于環(huán)衛(wèi)工作還沒有步入正規(guī),街道上、墻角里、房屋邊,到處都是一堆堆沒有及時清理的垃圾,不時散發(fā)出一陣陣酸腐、惡臭的氣味。如今,小城鎮(zhèn)環(huán)境綜合整治為新街帶來了全新的蛻變,老舊小區(qū)煥新、公園景觀提升、濱河綠化景觀添補……現(xiàn)在的新街,街道面積比原先擴大了幾十倍、到處高樓氣勢恢宏。走在街道上,感覺到綠樹成蔭整齊清潔,神清氣爽向榮,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文明和諧的繁榮景象。

過去的新街,商品緊缺,物資匱乏,火柴票、豆制品票、水產(chǎn)票、煤油票、布票……絕大部分商品都要憑票證供應。一般的工人、每月也就30-40多元的工資,上要養(yǎng)老,下要養(yǎng)小年到頭沒有多少余錢、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油炒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產(chǎn)物,由于攝鹽過多,每個人的臉都很浮腫,那時,棉花籽和稻草根已經(jīng)是中上檔的食物了。轉眼間,50年時間過去了,中華大地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街也乘著改革開放的浩蕩東風,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建設成為遠近聞名、蒸蒸日上的經(jīng)濟強鎮(zhèn),成了錢塘江南岸一顆璀璨的明珠。

35.6平方公里,是新街的土地面積。這所土地帶給新街人民的,是最欣喜、最美好的變化。這片土地帶給新街人民的,是最平凡、最溫情的陪伴。(記者徐心瑤 通訊員應長根)

本站編輯:徐心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