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陽網(wǎng) > 綜合新聞 > 正文

浦公英·日訪夜訪?丨浦陽鎮(zhèn)青年干部的民情雙訪實踐記

更新時間:2024-09-05 13:23:13    內(nèi)容來源:蕭山浦陽   

自浦陽鎮(zhèn)“進萬戶聯(lián)萬眾”民情雙訪活動開展以來,一批90后年輕干部活躍在走訪一線,學習群眾溝通、矛盾化解、協(xié)調(diào)破難,通過在實戰(zhàn)中看、在實戰(zhàn)中學、在實戰(zhàn)中練,更進一步貼近群眾,提升群眾工作能力。

黨政綜合辦公室 黃璐宇:

作為一名年輕的聯(lián)村干部,我懷揣著夢想與責任,踏入了舜湖村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我穿梭于村中的小巷,傾聽每一位村民的心聲,感受著他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從田間勞作的農(nóng)民到圍坐一起閑聊的老人,每個人的故事都讓我深受觸動,也更加讓我深刻理解“進萬戶、聯(lián)萬眾”的含義。我深知,要真正贏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須腳踏實地,用心去感受這片土地的氣息。因此,無論是解決實際困難還是宣傳最新的政策,我都力求做到細致入微,確保每一份關(guān)懷都能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孩子們天真的笑容、老人們欣慰的目光,都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肯定。

我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舜湖村不再是地圖上的一個點,而是一個個鮮活故事的集合體。科技興農(nóng)、文化潤心、生態(tài)宜居……我堅信這些美好的愿景,能夠借由民情雙訪的契機,在兩級干部與村民共同澆灌下,逐漸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黨建群團辦公室 朱寧:

“民情雙訪”,在我看來,說走訪太正式,白天太熱進屋避暑,晚上閑著進門坐坐,這樣的“串門”讓群眾更覺得親切,也更能卸下防備。

那天我在村里轉(zhuǎn)了一下午,發(fā)現(xiàn)了“三條心”的三兄弟,老大殘疾人,關(guān)心殘疾人保障;老二農(nóng)戶,表示垃圾分類不太方便;老三家做生意,覺得村級集體經(jīng)濟還有發(fā)展空間。三兄弟的關(guān)注點尚且完全不同,更不必說這村里千名群眾的所思所想。

將心比心,以村民的眼光去“挑剔”村里的發(fā)展,以村民的感受去“批判”生活中的不便細節(jié),誠心、沉心、成事,努力成為一名群眾信任的聯(lián)村干部。


社會事務辦公室 蔡依穎:

在深入曹塢村,實地開展民情雙訪的走訪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最開始挑起話題的往往是村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閑事,而后延伸到問題的反饋,意見建議的交流。正是這些看似漫無邊際卻又充滿溫情的“閑聊”,悄然間搭建起了我們與鄉(xiāng)村賢達、資深黨員、村民代表等基層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使得彼此間的距離日益拉近?!昂檬卤M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褪去校園中的書生氣,沾染鄉(xiāng)野間的泥土香。我愈發(fā)明白民情雙訪的精髓在于“耐煩”,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瑣碎繁雜的“小事”,實則是村民心之所系,情之所牽。唯有我們俯下身子,以十足的耐心和細致入微的態(tài)度去傾聽、去解決,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經(jīng)濟發(fā)展辦公室 張涵鈺:

參與“進萬戶聯(lián)萬眾”的行動,我仿佛成為了一名運動員,穿梭在村社的每個角落,與群眾進行著一場場心與心的“奧運”。在這場“民情奧運”中,有不少“強勁對手”——那些看似難以逾越的溝通障礙和信任壁壘。每敲開一戶門,都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就像奧運選手面對強敵時那樣,唯有用真誠作為“開場白”,以耐心為“接力棒”,靠傾聽來“沖刺跑”,才能傳遞出政策的溫暖與關(guān)懷,捕捉到群眾的需求與期盼。這場民情“奧運”,沒有金牌的爭奪,只有心與心的貼近。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心靈感受民生,將每一份民意都視為最寶貴的“獎牌”。通過這次民情雙訪活動,我深刻體會到,青年干部的使命就是架起政府與群眾的“連心橋”,讓政策的陽光照進每一戶人家,讓溫暖的力量匯聚成推動浦陽鄉(xiāng)村發(fā)展的強大動能。


江南村 徐嘉?。?/strong>

能解“小事”,才能辦好實事。走出村委辦公室,走進村民家中,民情雙訪是我們青年基層干部深入了解民情,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有效機制。通過與村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聊天,認真聽取群眾的“抱怨”與“嘮叨”,讓我們切實地了解到群眾的困難與需求,也有利于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努力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要緊事來辦,努力做到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


尖湖村 俞婷:

民情雙訪活動,讓我體會到基層工作不僅僅在辦公桌前,更需要走出辦公室,拒絕盲聾啞。

首先,要做好走訪前準備,拜訪農(nóng)戶前首先得了解大致情況,“有目的”地走,投其所好地走,掐準時機地走,讓溝通更順暢,走訪更有效;其次,要傾聽百姓真實心聲,在走訪的時候,我們既是記者也是判官,對于老百姓反映的問題,能解決能拍板的第一時間處理,難點疑點問題則是做好實時記錄,向上傳遞信息,對下及時反饋。最后,就是要常態(tài)化保持,比如近期收集上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民生實事項目的落地以及后續(xù)的維護保養(yǎng)等問題,那就要在日常工作中予以關(guān)注。

總得來說,通過這次走訪有收獲,有成就,更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想,只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為出發(fā)點,那么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


森海社區(qū) 柴王愛:

自今年開展“進萬戶聯(lián)萬眾”民情雙訪活動以來,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在我們的小區(qū)里常常能看到幾個穿著紅馬甲,戴著工作證的社區(qū)青年工作者在掃樓串門走訪,一次次響鈴敲門,一聲聲親切稱呼,讓我們青年社工進一步地拉近了與居民的距離。我的內(nèi)心也從一開始上門時的忐忑不安到如今逐漸變得堅定與從容,大部分居民也從開始開的門縫小心詢問到半開門,最后到敞開大門熱情邀請我們家里坐坐。

在走訪中,我深刻認識到我們社區(qū)青年工作者要用心聆聽當好居民情感的“傾聽者”,耐心記錄居民的“牢騷”,正視“牢騷”,將“牢騷”當成大事、自己的事來看待,切實了解居民的需求與期待,有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方案,成為居民提出問題的“解決者”。作為一名社區(qū)青年工作者,需要真正的從居民的角度出發(fā),用心感知居民的溫暖,繼續(xù)將火熱的青春安放在為居民服務的實踐中。


作者:  編輯:蔡少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