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草舍的難忘歲月
時間:2024-09-29 11:31:01 來源:肖國林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在我們蕭山沙地農村,絕大多數農民家庭住的都是草舍,只有難得幾戶被稱為“店王”或“江司”的后人才住有祖?zhèn)鞯姆课?,但這樣的大戶人家少之又少。我自從出生到成長在自家的草舍里住了24年。直到1981年冬才住進了自建的房屋。想起住草舍時的那段難忘歲月,既有一份難以割舍的情感記憶,更有那時的煩惱與無奈。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廣袤的沙地農村,一眼望去到處都是錯落有致的草舍,其中以橫舍居多、也有部分直頭舍、還能看到少量的箍桶舍。對于家庭條件好一點的,住的以橫舍為主;條件一般的住直頭舍;只有一、兩個老人或生活更困難的家庭,住的是草苫著地披的箍桶舍。當年,我家住的也是三間橫舍,道地前面有塊近半畝的自留地,南面還有個葫蘆形狀的一個潭,背面有個園(竹園),竹園后面有條河。也可以說是當時沙地農民所向往的理想環(huán)境。但住草舍時有很多煩惱。首先遇到的是修舍的難題。因為草苫經過日曬雨淋,時間久了,就會霉爛,如不及時修理,就會出現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只能用臉盆、水桶、缽頭接漏。因此,住草舍的人家最怕的是“舍漏偏逢連夜雨”。所以,在一般情況下,草舍需要一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也就是說,在三年內,每年冬季,都要對草苫霉爛掉的漏洞補一補,修一修,到了第三年大修時,要將蓋在上面的所有草苫全部退掉,換上新編的草苫。修舍需要茅草或稻草,還有編草苫用的骨子及吊草苫用的草繩。那時候,生產隊種的水稻面積有限,分配到戶的稻草修舍又不夠用,只能到水稻種植地處的紹興或富陽采購。等到冬季采購到茅草或稻草后,就利用晚上在燈光下編草苫,由于白天要參加生產隊勞動,只能在晚上或清晨,起早摸黑地干。編草苫還需要靠兩個人組合、相互配合,由一個人編,另一個人將分出來的一小把、一小把稻草交給編草苫的人手中。凡是每年小修一次草舍,需要兩個人開上10多個夜工;而三年內搞一次大修,兩個人編草苫需要開20多個夜工才行,還要搓好吊草苫用的細繩。等準備好所有材料后,到了修舍這一天,一些親朋好友或鄰居都會一早過來幫忙,一般需要10來個人動手,年輕力壯的6到7個人爬上草舍,先退掉舊草苫,然后,再在椽子上吊上新編的草苫,在底下也需要有3到4人配合接應。而東家以好菜好酒相待。一般當天都能翻修完成。如大修一次草舍,需花費好幾百元錢,這在當時,相當于一個勞動力半年的收入,不盡自己干得非常辛苦,而且還向前來幫忙的人欠下了一筆人情債。等到人家修舍時,也理應前去幫忙。
住草舍的煩惱不光只有修舍那么單純,安全隱患也防不勝防。因為草舍極容易著火,一旦失火,將會帶來難以挽回的災難性后果。七十年代初,我家有一位鄰居,在家做飯時,一不小心從灶間起火,火苗瞬間竄過舍棟,燃起大火,“火老鴉”隨風飄向上空,距離只有100多米遠的我家,也遭受到了火災的威脅,父親急忙拿起掃帚爬上舍棟,還叫我們準備好幾桶水,一旦有“火老鴉”飄到我家的舍上,將盡快撲滅。鄰居家的這次火災,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在一片施救與痛哭聲中,三間草舍瞬間化為灰燼,幸好無人傷亡。我家也幸運地躲過了這次飛來橫禍。
每當遇到狂風暴雨等自然災害時,草舍更是不堪一擊。1977年4月13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龍卷風帶著暴雨襲擊蕭山東片地區(qū),造成大量農舍倒塌,損失慘重,受災民眾寢食難安,但大家并沒有被困難所嚇倒,更沒有怨天尤人,而是挺起腰桿,抗災自救。當時,由于我家的草舍柱子因受白蟻侵蝕,擔心隨時被大風吹倒,就提前將每根柱子都綁上了2米多高的石條,并用花包鐵絲扎緊固定,還在草舍的四角用鐵絲做了板線,幸好沒有被這次龍卷風吹倒。
住草舍的煩惱還遠不如以上這些。比如草舍不能開窗,僅靠一塊小小的天窗玻璃采光,遠遠不夠,室內光線差,空氣流動不暢,潮氣重,存放的衣物容易發(fā)霉,黃梅天氣尤其嚴重。特別是夏天住在草舍里,悶熱難耐,僅靠一把扇子很難降溫;到了冬天,呼呼的西北風鉆進風笆縫隙,使人凍得寒冷徹骨。各種煩惱與艱辛只有住過草舍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沙地農民自乾隆年間開墾錢塘江灘涂以來,世世代代住的是草舍,一直住了長達二百多年?歸根到底是因為遭受錢塘江塌江之苦,東躲西藏,居無定所,又無錢建房,只能在潮濕陰暗的草舍里艱難度日,年年修草舍,年年老樣子,要想建房又談何容易呢?
窮則思變。從七十年代中期開始,一些頭腦靈活的農民以勤勞的雙手,外出打拼,逐漸有了點積蓄,開始改造草舍,建起了石墻舍、平房。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的春風吹遍了農村大地,尤其是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后,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村經濟迅速發(fā)展。富裕起來的農民從七十年代后期開始到如今已經歷了建石墻舍、建平房、翻樓房到拆樓房、建別墅房的四次建房過程,有些農戶已經歷五次的建房。1981年,我家也拆掉了草舍,建起了兩間一平臺的樓房。到了2009年時,我家也拆掉了舊房,新建了三間別墅式新房。直到2019年10月,因服從機場軌道快線建沒需要而拆遷。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農村實施改革至今,已結束了蕭山沙地農民住草舍的200多年歷史。如今農村的房子越建越漂亮,隨著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穩(wěn)步推進,農村居住環(huán)境越來越好。所有這些變化,充分彰顯了在黨的領導下,農村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