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湖城山腳下,至今還保留著一座粉墻黛瓦的老宅,這是當年蕭山建設湘湖時,湘湖村整體拆遷后留下的唯一一座民居。在收歸湘湖景區(qū)管理后,它經(jīng)歷過幾次功能變換,一度擁有一個小有名氣的名號——“雅園”,如今,它歷經(jīng)半年時間的整修悄悄換上了新顏,即將“化身”湘湖邊又一處文化地標。
從“雅園”到“時園”
“吱呀”一聲推開木門,眼前的“雅園”透著一股淡雅溫潤的禪意氣息。細石子和石板鋪成的庭院,東、西廂房和兩層樓的正屋都安裝著古樸的柵欄式門窗,陽光透過門窗灑進屋內,光影斑駁,濾出一份靜謐時光。
“未來,這里的一樓空間都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的。”湘湖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主任施立剛介紹說,目前的“雅園”已更名為“時園”,由湘湖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負責打理,“會議室、院子、廂房分別安排有椅子、蒲團等,可供游客休憩。大家可以來這里看看書、喝喝茶,或者預約來布置茶席。一年四季,我們也會向游客免費供應不同的茶飲!
為什么更名為“時園”?施立剛解釋道:“一是為紀念當年修筑湘湖的先賢楊時,二是因此園坐落于有著2500年歷史的越王城下,有感悟時光之感!
目前,“時園”的裝修、布置即將全部結束。但因為天氣原因,園內園外的綠化景觀,尚未能呈現(xiàn)出預期的效果。因此“時園”正式開園迎客的時間,定在了明年春暖花開之時。
湘湖的文化藝術客廳
換上新顏的“時園”可不僅是一個單純的“共享空間”,它還被全新定位為“湘湖的文人、藝術家客廳”,將努力打造為湘湖邊的又一處文化藝術地標。
“將來這里會不定期舉辦展覽、雅集、沙龍等活動,以聚合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文人、藝術家來到蕭山,在湘湖分享創(chuàng)作靈感,與蕭山本土的文人、藝術家碰撞出火花。同時也會開展面向大眾的文化活動,通過生活化、聚會式的交流,讓更多市民走近藝術,讓藝術更好地走進生活!笔┝傔@樣憧憬著。
就在明年元旦前,“時園”即將試運營,并將同步舉辦首場雅集藝術展,10余位國內知名藝術家、收藏家將帶著自己的作品、藏品來到園內展陳并做交流,其中將包括任伯年畫作這樣的珍品亮相!把偶俏娜朔浅V匾膶W習成長形式,我們也希望‘時園’的雅集,能讓每位參與的藝術家、收藏家都拿出最得意的作品來跟大家分享。這也是將來我們舉辦雅集的一個方向!笔┝傉f。
“時園”的前世今生
在收歸湘湖景區(qū)管理運營后,“時園”在“雅園”時代經(jīng)歷過幾次“易主”,先后開過小賣部、做過茶室等。
而對于原湘湖村村民孫毛仁來說,“雅園”則是他住了半輩子的老宅。拆遷前,它似乎只不過是湘湖村一棟普通的民居。1957年,孫毛仁出生于此,和父母、哥哥一同居住,直到湘湖村拆遷時搬離,那年自己已年過五旬。
“雅園”究竟建于哪一年?孫毛仁也說不上來。他只記得,這棟老宅是他爺爺小時候家里建造的,后來代代相傳,算起來應該也有百來年歷史了。
雖然離開老宅已有10多年,但老宅的模樣依然深深地印刻在孫毛仁的腦海中!拔壹依戏孔拥拈T口有龍虎門,大門是一扇圓木頭門,還有一扇腰門,進門后便是個天井,天井的道地上鋪著石板,天井兩側的東、西廂房后來是我和哥哥成家后兩家人住的。正對大門的是香火堂,正屋分為上下兩層,一共三間房,都是相互連通的……”
孫毛仁說,聽父親偶爾說起,老宅建造的時候花了好些年頭,房子很扎實,在他記憶里就沒有過大的修整,結構樣貌幾乎都沒怎么改變。
讓孫毛仁感到特別驕傲的是:湘湖村整體拆遷后,只有孫家的這座老宅被保留了下來,而且位處湘湖景區(qū)的黃金地段,景區(qū)公司修繕后一直還在發(fā)揮作用。
再看如今的“時園”,雖然煥然一新,但無論是空間布局,還是室內裝飾風格,似乎與孫毛仁記憶中的模樣相去不遠。
“我們在改建和裝修過程中一直希望這座百年的老宅還能保留它的原汁原味,在此基礎上,再去做必要的整修和添加,讓它煥發(fā)出新的活力!笔┝傉f,每一個老建筑都是城市的一份記憶,是我們應該珍視和尊重的。因此在這次修繕、裝飾過程中,始終追求盡可能與原始的房屋樣貌相吻合,希望讓它重現(xiàn)“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