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蕭山網(wǎng) >  新聞中心 >  綜合新聞 >  浙江 > 

恰是“張燈”好時節(jié)

[ 浙江 ]    
2024
02-15
21:38

流光溢彩、灼灼生華的燈彩,絕對是新春佳節(jié)的主角之一。過年掛上大紅燈籠、正月里來逛燈會賞花燈,是一味不可或缺的年味。近幾日,像嘉興烏鎮(zhèn)、臺州黃巖、寧波慈城鎮(zhèn)等地,都舉辦起大小燈會,可謂燈樹千光照,璀璨迎新春。

中國人對花燈有多鐘情?有詩云,“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笨梢姡@喜愛程度不亞于之于月亮。

為何“偏愛”至此?答案就藏在數(shù)千年的熱鬧與喜慶之中。今天,我們來品品燈火里的中國年。

臺州黃巖五洞橋大過龍年燈會 圖源:“臺州發(fā)布”微信公眾號


中國燈彩文化歷史悠久。《史記·樂書》載,元月上辛日,西漢武帝在甘泉寺燃燈祭祀太一神,燈火晝夜未眠,始開“張燈”之河,后世沿襲成俗,燈彩的發(fā)展由此開始。這是一種說法。

燈彩文化的發(fā)展飽含著匠心與智慧。初始,燈彩尚屬稀罕物,隨著造紙術(shù)和紡織技術(shù)的提升,紙、麻成為制作燈彩的主要材料,因價格便宜、輕便易攜等屬性,促使其在民間快速發(fā)展。時至唐朝,制燈的手藝和材料愈發(fā)精妙,更是出現(xiàn)了燈樹、燈輪、燈樓等大型燈彩。

而到宋朝,中原、江浙、閩南等地區(qū)形成了以“燈市”為主的燈彩生產(chǎn)中心。在南宋臨安城,官巷口至眾安橋成為各色花燈的交易中心,絡(luò)繹不絕的人群、琳瑯滿目的燈彩、不絕于耳的買賣聲使這里熱鬧非凡。

“火熱”的市場需求,不斷催生多樣化的燈彩品類。繪制于明朝的《上元燈彩圖》記錄了當(dāng)時燈彩之豐富:鰲山巨燈占據(jù)畫卷中心,金蓮燈、荷花燈、芙蓉?zé)簟Ⅲπ窡?、大象燈、龍鳳燈、壽鶴燈上的神物、瑞獸、花鳥等栩栩如生,不同形制,應(yīng)有盡有。

“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燈彩,在光影斑駁中,與一代又一代人相遇,融入人生禮儀、生產(chǎn)生活、信仰祭祀,記錄著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情,也照亮了文化傳承的道路。

海寧硤石燈彩 圖源:“潮城先鋒”微信公眾號


俗話說,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筆者以為,一方山水人文也滋育了一方燈彩。

有著千百年歷史的燈籠制作技藝,巧妙融合了傳統(tǒng)繪畫、剪紙、刺繡等工藝。各個時代、各個地域的能工巧匠各顯神通,用編扎、裱糊、彩繪、剪貼等技法,融入地域文化,以才智與巧思創(chuàng)造出千姿百態(tài)、同中有異的燈品。

據(jù)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數(shù)據(jù),目前全國共17個燈彩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海寧硤石燈彩就是其一。硤石燈彩之奇,尤以制作精巧、細膩秀麗取勝。正因如此,海寧硤石燈會有著“江南第一燈會”之稱。

何以燈彩?我們不妨以風(fēng)格類分,來細細品味。

宮廷式燈彩。在萬千燈彩中,有一種宮廷形制的燈相較于其他更為考究,被稱為“宮燈”。《舊都文物略》中提及:“宮中各式燈品,雕刻彩畫,精美絕倫?!睂m燈用料精細,多以木材、玉石等為主要材料,制作技法自成一派,雕鐫畫繪并重,整體風(fēng)格大氣、華麗、典雅。

鄉(xiāng)土式燈彩。鄉(xiāng)土式燈彩多源自民間創(chuàng)作,講究因地、因時制宜,在制作上就地取材,融合百工技法,在施彩繪飾以及選題寓意上充滿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要說這類燈彩的最佳“代言人”,就不得不提有著“嶺南燈彩藝術(shù)奇葩”美譽的潮州燈彩,其融合潮劇、潮繡、泥塑等多種當(dāng)?shù)靥厣囆g(shù)元素,鄉(xiāng)土特色濃郁,自成一派。

仙居針刺無骨花燈 圖源:“仙居旅游”微信公眾號

匠作式燈彩。匠作式燈彩主要出自專業(yè)燈匠之手,既重世俗情趣、形式活潑,又尚巧意精工、儒雅華麗。

比如,仙居針刺無骨花燈之所以為人稱奇,只因擁有兩件法寶。所謂“針刺”,就是燈匠手握極細的“針筆”,一針針刺出燈身圖案。有時厘米見方的紙片上,要刺出100至150個針眼;所謂“無骨”,是指傳統(tǒng)花燈一般以竹、木為骨架。仙居花燈卻通體“無骨”,僅靠大大小小的紙張黏合而成,更顯靈動飄逸,頗具仙氣。

隨著時代發(fā)展,燈彩也逐漸形成了現(xiàn)代風(fēng)格。融合現(xiàn)代科技和時代特色的燈彩,在技術(shù)、媒介與時尚審美的加持下,綻放出與傳統(tǒng)燈彩大不同的旖旎光影。比如,四川自貢的燈會,就使用玻璃、鋼骨等新材料,還有人工智能、3D、AR等新技術(shù),讓燈彩更加百變與時尚。

從古至今、從南到北,形態(tài)各異的燈彩始終是和諧美好、繁榮吉祥的象征,凝結(jié)著百姓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形成了豐厚燦爛的燈彩文化。

四川自貢燈會 圖源:“自貢發(fā)布”微信公眾號


一盞花燈一束光,在中國人的認知里,燈彩是極其特殊的存在。它早已超越單純的照明功能,成為溫情與浪漫的象征,萬家燈火中承載著守候、期盼與祝福。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歷經(jīng)千年依舊煥發(fā)光彩的燈彩藝術(shù),更是被賦予了極為豐富的內(nèi)涵。

寄托文人情愫。中國人歷來擅長以詩詞中的寥寥數(shù)字寫盡燈彩的芳華、寄托自身的情懷。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是陸游“燈籠一樣薄臘紙,瑩如云母含清光”的思母之情;是辛棄疾“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鐵漢柔情;是范成大“儂家亦幸荒田少,始覺城中燈市好”的豐年之美;是湯顯祖“一篝燈影亂輪蹄,一片東征一片西”的家國之愛。

展示浪漫情懷。在代代相傳的故事、地方戲曲和文藝作品里,燈彩的光澤從未消失。民間有很多關(guān)于燈彩的浪漫傳說,像仙居花燈的起源就很有說頭。

相傳唐朝時,一秀才為母治病,獨自前往神仙居采藥。山高林密中,秀才在夜間迷了路。此時一仙女手持花燈翩翩而至,將花燈贈與秀才說:“花燈所照之處,便是歸家之路?!毙悴鸥心钸@一奇遇,依樣制作了一盞花燈掛在門口。鄉(xiāng)親見了都覺喜愛,紛紛仿制,仙居花燈的制燈技藝也因此流傳開來。

承載美好期許。我們先從一些民俗趣說當(dāng)中管窺一番。比如,閩南方言中,“燈”與“丁”諧音,寓意人丁興旺、日子紅火;在皖南山區(qū),家家戶戶到正月十五均會“照燈”,他們相信在燈節(jié)“照燈”,能驅(qū)散毒蛇、蝎子等。

在燈彩制作中,燈畫內(nèi)容極有講究,要求“畫必有講頭,圖必寓吉祥,典故精粹,雅俗共賞”。長壽有“壽字燈”“松鶴燈”,富裕有“五谷豐登燈”“年年有余燈”,喜慶有“福字燈”“大吉燈”“普天同慶燈”,愛情有“雙喜燈”“百子燈”……這些燈彩,無一不寄托著百姓對于美好生活的祝愿。

寫春聯(lián)、剪窗花、掛燈籠,張燈結(jié)彩鬧新年,無論人在家中坐,還是離家多久、多遠,中國人都會保留著掛燈彩的傳統(tǒng)習(xí)俗。燈彩鋪就一片中國紅,帶去了闔家團圓、紅紅火火的祝福。這片“紅”,早已融入“種花家”的文化血脈之中。

文化遺產(chǎn)的燈火不熄,守藝中華的步履不停。何為張燈好時節(jié)?請聽滿園燈彩回答:時時是好時,處處適張燈,燈火家家有,通宵人如織。



來源:浙江宣傳  

作者:  

編輯:值班小編
相關(guān)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