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蕭山生活網(wǎng) >  熱門新聞 > 

二十年如一日,蕭山面塑達人捏出“中國龍”

[ 熱門新聞 ]    
2024
02-05
09:46

甘海水和他的面塑作品。

蕭山區(qū)非遺保護中心供圖

“真沒想到可以登上《新聞聯(lián)播》,非常開心!”日前,浙江年貨節(jié)登上央視《新聞聯(lián)播》,蕭山非遺面塑項目傳承人甘海水和他的面塑作品一起亮相。

非遺面塑近年來越來越多地走進公眾視線。這項民間手藝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俗稱“捏面人”?!艾F(xiàn)在是用面粉、糯米粉為材料,調(diào)入顏料,利用簡單的工具加手工捏制做成人物、花草蟲魚等各種形象,可以長久保存下去。”甘海水介紹。

走進甘海水的工作間,一條張牙舞爪、紅白相間的“中國龍”盤踞在顯著位置,這是甘海水為迎接龍年正在制作的作品,貼完鱗片再上漆就完工了。每年,甘海水都會根據(jù)生肖主題來制作作品。不過,龍年尤為特殊,因為龍象征著中國人的精神,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甘海水回憶,早在2002年,當廚師的他偶然看到有人用南瓜、胡蘿卜雕刻的作品,立刻喜歡上了這項手藝活兒。隨后他一邊學習果蔬雕刻,一邊在工作之余摸索面塑制作,因為面團做出來的東西能保存得更久。那時候網(wǎng)絡不發(fā)達,完全靠自己摸索學習?!扒懊鎯扇甓荚诠タ艘恍╇y題,比如面團發(fā)霉、開裂的問題,還有人物神態(tài)、衣服褶皺怎樣處理才能更自然?!?/p>

在外人看來極需要耐心的這項手藝活兒,甘海水卻樂在其中。每天的業(yè)余時間,他大都會花在制作面塑上,二十年如一日,技藝也與日俱增。他的工作室里,有一盆尺余寬的“西湖”盆景,上面有亭臺、船只、小橋、花草樹木,還有“三潭印月”,每一樣都是用面團做的,其中“松樹”上掛滿了細密的“松針”,“這個比較費工夫,先要把面團搟成薄片,再用剪刀剪成小綹?!备屎Kf。

2015年,面塑被列入第六批蕭山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這些年,甘海水也與蕭山面塑一起“成長”。他從炒菜師傅到果蔬雕刻師,再到專業(yè)面塑師,不僅實現(xiàn)了職業(yè)崗位三級跳,2019年還榮獲了蕭山區(qū)“首席技師”稱號,2020年更是成為蕭山區(qū)非遺面塑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近年來,蕭山區(qū)不斷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創(chuàng)新非遺傳承形式,開發(fā)和推出互動性強、體驗感好的非遺產(chǎn)品和體驗活動。作為非遺傳承人,甘海水這兩年重點制作了歷史人文主題的作品,包括賀知章等蕭山名人形象,并參與到非遺進校園、非遺進酒店等活動中去,以此傳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甘海水計劃,今年結(jié)合龍年主題,多制作一些帶有中國風味和本土特色的作品,比如本地歷史名人、杭州自古至今的愛情故事主角等。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記者 何文靜  

編輯:蔡少鳴
相關(guān)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