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蕭山生活網(wǎng) >  新聞資訊 > 

徐堯林:用潤物之器與世界美好對話

[ 新聞資訊 ]    
2021
12-02
10:29

        器,有潤物之美。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

瓷器文化

曾幾何時,江南人的柔和,就如同他們的器物一樣。不再是厚重的青銅,不再是精致的璞玉,而是溫潤的瓷器。

在2016年G20杭州國際峰會期間,一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于杭州“西湖茶敘”的照片被全世界各大媒體爭相刊載。隨之而來的是,徐堯林迎來了自己和團隊的高光時刻。

第一次將全套手工成型與繪制的瓷器“搬”到國宴現(xiàn)場,他和他的團隊設計制作出以“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為理念的蓋碗(在茶器具中,蓋碗通常被稱為“三才碗”。),制成G20峰會開幕前夜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時手中的茶器,堪稱完美地實現(xiàn)了“天地人和、文化大同”的圓融之境,讓大國風姿于細節(jié)中被世界所領略。

轉(zhuǎn)眼間5年過去了,回憶起那歷史性的光輝一刻,徐堯林的話語間依舊充滿了無限自豪和難以忘懷。

拋開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成功,過去這5年多時間里,似乎早已沉寂的徐堯林又在做些什么呢?帶著強烈的好奇,我們在他現(xiàn)在所安于的一方天地——杭州印廬藝術交流中心,找到了答案。

“一天當三天用”

八個多月跑贏一場和時間的較量

徐堯林,一個土生土長的蕭山人。有著文人的情懷,商人的敏銳和匠人的執(zhí)著。瓷器之于徐堯林,既是緣份,亦為靈感。

15年前,當徐堯林開始把精力放到陶瓷研究和制作時,壓根兒沒有想到,十年后他的作品會成為中國陶瓷代表,出現(xiàn)在G20杭州國際峰會這一盛事中。當時,由印廬制作的兩大主題90套陶瓷作品,在西湖國賓館領導人會晤宴請中也精彩亮相。

G20杭州國際峰會期間舉辦了五場國宴,徐堯林說,當時得到官方正式授權的國宴用瓷設計制作單位共有三家,印廬為峰會其中的兩場提供了以中國傳統(tǒng)手工制作而成的國宴用瓷,分別是中哈國宴、中俄國宴。而“西湖茶敘”蓋碗,正是中哈國宴用瓷之“茶器”。

“起初G20組委會找到我是想咨詢我有關瓷器的內(nèi)容,當我得知參加的企業(yè)都主做工業(yè)瓷時,我便毛遂自薦參加競爭。當時我心里閃過一個念頭——那就是要讓真正的中國瓷器被看見?!?/p>

短短一個星期里,徐堯林晝思夜想,迅速拿出了一個大膽的設計方案,并制作了相應的效果圖。沒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鑒,最難的是把架構建立起來。設計方案前前后后不知修改了多少次,光是大的調(diào)整就有7次之多。

最終,憑借過硬、創(chuàng)新的設計實力,徐堯林“一騎絕塵”,以獨具風格的設計制作,獲得了組委會的青睞,幸運地接住了命運向他拋來的橄欖枝。

這無疑給了徐堯林極大的鼓舞和信心。有了放手一搏的目標,他便積蓄起勢在必得的能量。因為完全依賴手工制作,他與組建起來的100多人的設計制作團隊,和時間賽跑。

除了設計的困難,還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困擾著他。比如窯燒好了打開,結果發(fā)現(xiàn)燒壞了,或者顏色不一,這就意味著,前面的工序和辛苦全都付諸流水。

也許是他身上擁有作為藝術家追求極致的特質(zhì),之后的整整八個多月里,徐堯林每天睜眼,是瓷器;閉眼,想得還是瓷器。每天僅有的24小時里,秒針的滴答聲時常在他的腦海里清晰地響起。

練泥、拉坯、剔坯、繪畫、燒窯、上釉……幾十道工序加以后期篩選,最后淘汰掉一些,好不容易才能完成一頭(一套瓷器里的計件用“頭”來表示)標準器。

制瓷過程

在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8個月里,他帶領著“制瓷精英”團隊,仿佛打一場持久的硬仗。他和同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們”,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三天用,硬是在時間緊、任務重的高壓下,高效率、高強度、高質(zhì)量“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完成了一般團隊可能需要3至5年才能達成的艱巨任務。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已知曉。陶瓷雖只是峰會的細節(jié)點綴,但印廬還是成功打破了“大型組合餐具手工難以成型”這一行業(yè)桎梏。經(jīng)過這次成功創(chuàng)作,印廬填補了中國國宴歷史上從未有過成套手工瓷器的空白。

可以看到,這次創(chuàng)新設計既尊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又彰顯出當代文化意識的準則,也讓徐堯林把“以圓證和”的理念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圓滿實現(xiàn)了他的藝術抱負。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那段日子,我還是常常覺得當時的‘瘋狂’有多不可思議。但我仔細想想,這和我之前長期對于藝術圈的關注分不開。如果說成功是歸因于厚積而后薄發(fā),那我想當時的我就應該是這樣的?!?/p>

一直以來,在探究器與心性的關系時,徐堯林堅持把日用瓷器做成一種有儀式感的東西,兼顧美感和舒適度?!拔覀兊膫鹘y(tǒng)文化是很含蓄的,它是一種留白藝術,要把空間留出來,不單是器物也是思想。”

在他看來,觀賞性和實用性兼具的茶器作品才算得上佳作,比如“西湖茶敘”蓋碗的規(guī)格與敞口定位,使品飲人的指腹不會過多接觸碗體,避免了出水燙手問題。流暢的線條,有較好手感把握度,也令人產(chǎn)生愉悅的美感。

因此,對于餐具的設計理念,徐堯林也始終堅持“留白”的主張??展始{萬境,以放空的姿態(tài)去品下一盞茶,下一盞里自會有下一盞的況味。茶如此,食物亦如此。他說:“圓,是‘和’的化身,所以當時整套作品的概念、每件作品包括圖案的設計都是圓的,把‘圓’內(nèi)的空間留出來給菜品,才能讓中國博大精深的餐飲文化得以充分展現(xiàn)?!?/p>

“只為一個而做”

一方天地里聆聽和時空的對話

瓷器的問世,“擎”起了瓷器大國歷劫不滅的熊熊窯火。它的璀璨,讓這泱泱大國名窯輩出。

在印廬,我們聊到徐堯林熟悉的瓷器藝術,他不乏耐心向我們介紹:“中國盛產(chǎn)陶瓷。英文中大寫的China是中國,小寫的china意為瓷器。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初創(chuàng)時期的瓷器被稱為原始瓷,成熟于東漢青瓷后,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被使者帶到西方,受到西方上層貴族的喜愛,開啟了古代瓷器之路……”

除了茶器餐具,在徐堯林的印廬里,最多的瓷器作品就是香爐了。這些年間,徐堯林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大大小小300多件陶瓷香爐,每一件都是孤品,每一個器型都不一樣?!拔宜鶆?chuàng)作的每一件香爐都是‘種子’,它既是藝術品,也可以稱為日后的商品。”

為了完成這些香爐的設計制作,幾乎每一個窯口的燒制方法,徐堯林都有所涉獵,這為他做好瓷器香爐打好了基礎。

他還為創(chuàng)作的香爐系列取名為“十方印證”——“十方”是他對于時空的理解,“印證”則是他對虛實的領悟。他解釋說:“當一件作品擺在你的面前,如果你能夠感知作品創(chuàng)作時的各種場景,與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感同身受,實現(xiàn)創(chuàng)作時空的零距離,這便是‘十方印證’?!?/p>

一瓣心香,激活了心靈的感知,也超越了語言的交流。在他工作室的案頭,在香爐里點上裊裊升起的沉香,時聚時散,給人帶來無限遐想。徐堯林說:“香爐就像一扇窗,無論你在窗外或在窗內(nèi),把玩亦或品味,都能感覺從心底涌上來的一種愉悅?!?/p>

說到他的專長之一茶器藝術領域,徐堯林也侃侃而談:“人們常說‘器為茶之父’,說的就是茶葉經(jīng)過水沏后又一次煥發(fā)了生命。作為茶之容器,首先要端正器型,‘器之端正,即父之端正’;其次,在設計中要講究人與‘器’之間的關系,要注重器形與文化的結合?!薄?/p>

黃釉天球花器

徐堯林在借鑒傳統(tǒng)文化時,同樣做到了“取之精華,去之糟粕”,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他總是善于進行大量的創(chuàng)新?!皬椭撇皇俏幕脑x,極致原創(chuàng)才是我的追求。我只顧全身心去做,靜下心來去做,結果讓他人來評價,在我眼里最完美的作品永遠都是下一個?!?/p>

      “茶器是泡茶的一部分,茶和器是一個整體。如果不識器,或不尊重器,是做不出好器的。與模具制作和貼花紙的瓷器相比,手工瓷器是有溫度的?!睘榇?,他的作品都是手工成型、手繪創(chuàng)作的。

      技藝走向成熟,自然便能做到剛柔并濟了。在觀賞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件藝術作品,更看到了一種如瓷器本身一般的溫潤。

除此之外,徐堯林還喜愛書畫、印石、宣紙,收藏也是頗豐。這些都在他的印廬藝術交流中心里有所展陳,你都能一一欣賞到。

多年來,徐堯林穩(wěn)扎穩(wěn)打地在設計和打造瓷器的漫漫長路上踏步前行,在夜以繼日精心打磨的一件件作品中慢慢沉淀。他組織團隊創(chuàng)作的300多個瓷器香爐里冒出的裊裊煙絲,仿佛緩緩吐露著光陰的痕跡,傾訴著他一路走來不為人知的嘔心瀝血和殫精竭慮。

絢爛過后回歸平靜,不變的是他那堅守著且?guī)h然不動的初心、匠心和恒心?!熬湍壳岸裕瑒?chuàng)作好瓷器、弘揚好傳統(tǒng)文化,對于我已經(jīng)有了一種不可推卸的使命感?!毖哉Z間,我們能感到他的身上透著一絲沉穩(wěn),一種本分,一份質(zhì)樸。

對著這方天地里精雕細琢的一件件藝術品,他始終會記得來時曾經(jīng)不易的路途,時而會思忖現(xiàn)在腳下不停的步伐,偶爾會顧盼下未來前路里的明燈。

正是有了像徐堯林這樣堅守的人,方才能將制瓷時一個個專注的身影,映照在那窯爐背后的火焰中,仿佛穿越了歷史的長河,在流芳于世的精美瓷器上,與彌久的歲月靜靜隔空對話,留下不可磨滅的曠世傳奇。

熱愛方可抵歲月漫長。與其說是徐堯林陪伴著這些驚艷了時光的瓷器,不如說是這些絕倫了歲月的瓷器,長久地點亮了他心中對于瓷器藝術創(chuàng)作那座屹立不倒的燈塔。

這些精美的藝術品,同樣在傳續(xù)著家鄉(xiāng)這片熱土上重要不可忽視的文化符號。而這個沉甸甸的符號,他正在奮力為之書寫,在時間的長河中留下它最珍貴也最別樣的一筆。

杭州印廬文化創(chuàng)意有限公司作為峰會宴會餐具和工藝品設計合作單位的聘書

人物簡介:

徐堯林,杭州印廬文化創(chuàng)始人、浙江省政協(xié)智庫專家、2016年G20杭州國際峰會國宴組專家委員。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茶器具文化委員會委員,蕭山區(qū)茶文化研究會理事。

多年來,他主持創(chuàng)作的作品有:2016年G20杭州國際峰會《杭州的聲音》與《和之頌》二場大型國宴用瓷作品、《十方印證·香爐》陶瓷系列作品、《十方印證·香贊》音樂作品、《蓮開》綜合藝術系列作品、《印石與人物》雕刻系列作品、《珍粟紅》石系列作品等。


來源:蕭山網(wǎng)  

作者:記者 周婷 實習生 曹夢瑤  

編輯:周婷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