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芝勇:用點線繪就“測量人生”
更新時間:2017年10月20日 9:41 內(nèi)容來源:新華社
白芝勇在陜西省韓城市龍門鎮(zhèn)蒙華鐵路集義隧道進行施工測量(3月28日攝)。新華社發(fā)(侯若斌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 題:白芝勇:用點線繪就“測量人生”
新華社記者 樊曦、齊中熙
個頭不高卻健康敦實、言語不多卻思路清晰、贊譽不少卻低調(diào)文雅,這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勞模、中鐵一局五公司高級測量師白芝勇。
18年間,他只干了一件事——工程精密測量。大江南北的高鐵、地鐵、橋梁、公路、隧道都有他的身影。18年間,他最驕傲的是,中國高鐵2.2萬公里運營里程中,他和他的團隊精測的線路占到了十分之一。
專注不懈,練就過硬本領
“只有技能變成本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精熟于心。”這是白芝勇的口頭禪。
。保改昵,白芝勇從蘭州技校畢業(yè),前往中鐵一局五公司廣州東南西環(huán)高速公路建設工地。從此,他的人生就與一個詞難解難分——測量。
背上三腳架和儀器箱,跋山涉水做測量成了他的生活常態(tài)。從業(yè)之初,白芝勇感就到了知識的缺乏:“我是技校畢業(yè),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鐵路建設者,在工作中有所建樹,只有通過學習來改變自我。”
從此,工作之外就是學習。他自學了大專、本科,常?磿缴钜埂!吧朴趯W習、堅持學習是小白的最大特點!敝需F一局五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長譙生有說。
不僅如此,他還抓住一切空閑時間鍛煉專業(yè)技能。拿測量使用的水準儀為例,剛?cè)胄袝r,白芝勇下了班還把水準儀抱到辦公室,利用地面、椅子、桌子形成高差,用鋼卷尺將高差量出來,然后用水準儀去測。一次次反復操作,一直練到信手拈來就準確無誤為止。
因為專業(yè)本領過硬,這些年他殊榮加身:“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全國“最美青工”、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勞模、首屆央企楷!
白芝勇在陜西省韓城市龍門鎮(zhèn)蒙華鐵路黃河大橋進行施工測量(3月28日攝)。新華社發(fā)(侯若斌 攝)
精益求精,成就“無誤差”測量
精密測量有多重要?形象地說,它就是工程施工者的眼睛,是工程建設的“方向盤”。
南京市緯三路過江隧道全長3.6公里,但斷面達到180平方米,再加上需要U形下穿,施工難度非常大。2012年,白芝勇和他的團隊接到了測量任務:在隧道出口,接收鋼環(huán)以及外體已經(jīng)建設好,測量必須保證長達80米的盾構(gòu)機能順利鉆出接收鋼環(huán)這個“火圈”,誤差不能超過五厘米!
這絕對是挑戰(zhàn)!盾構(gòu)施工有一定弧度和曲線,盾構(gòu)運行過程中到達的每個點的坐標都有變化。不僅如此,受溫度、濕度、周邊震動等因素影響,很多基準點也經(jīng)常有變化。
為了讓盾構(gòu)準確運行,白芝勇拿出“組合拳”精益求精。除了借助GPS定位,他還在國內(nèi)首次采用了“洞內(nèi)交叉導線網(wǎng)法”,在原來一個測量環(huán)的基礎上,增加了至少六個測量環(huán),使得盾構(gòu)機前行中的每一個控制點都得到反復的運算和印證。
就這樣,白芝勇還是不放心。如何做到更精確?白芝勇又加了一把“保險鎖”——陀螺定向。利用陀螺定位儀所確定的方位和地磁保持一致的特性,從根本上有效地降低了疊加誤差的發(fā)生。
最終,2015年7月,盾構(gòu)機以誤差僅僅12毫米的貫通精度緩緩駛出長江南岸接收井,完成過江隧道貫通。
不斷創(chuàng)新,引領行業(yè)發(fā)展水平
把重復的工作做精,把新出現(xiàn)的任務做好,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水平,這是白芝勇經(jīng)常教導徒弟們的一句話。
在世界建設等級最高的京滬高鐵建設之初,白芝勇接到了對高鐵整體道床進行精密控制測量的任務。然而,不論怎么測,誤差總是過大。
就在一次次地檢查設備時,白芝勇發(fā)現(xiàn)測量每次必須用的對中桿在設計時就有5毫米的誤差,而整體道床的誤差必須控制在3毫米。如何重新設計對中桿呢?白芝勇和團隊不斷試驗修正。
最終,他們找到了一塊50立方厘米的正方形鐵塊,將其中一角切掉四分之一,讓切面整體平滑,然后在使用過程中將這個鐵塊卡在整體道床上。第一次檢測,數(shù)據(jù)準確!
這一儀器后來被命名為“多功能底座模板精調(diào)棱鏡適配器”。它巧妙地利用了固定模具穩(wěn)定性的特點,克服了腳架誤差較大的難題,為高鐵的精準、快速提供了又一個基礎保證。
多年來,白芝勇和團隊創(chuàng)新不斷:“新型建筑物變形監(jiān)測標”“簡易棱鏡照明裝置”“精密測量儀器防風蓬”等9項專利,以及科研、論文、工藝工法等31個項目的攻關……
“我相信‘奉獻社會’,就是‘快樂自己’。在精密測量這條路上,我還會持續(xù)走下去,寫好自己的人生路。”白芝勇說。
作者: 編輯:孔趙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