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蕭山網(wǎng) > 媒體行——瓜瀝 > 文化旅游 > 正文

南大房,蕭山明清古建筑群范本

更新時間:2013年11月25日 10:22    內(nèi)容來源:蕭山網(wǎng)   

省文保單位許氏南大房。  

南大房位于瓜瀝鎮(zhèn)黨山集鎮(zhèn)老街的南端,這里河流縱橫交織,橋梁眾多,沿“湖河”是鱗次櫛比的老房子,南大房正是被一灣河水圍繞的許氏家族居住的大宅第。    

據(jù)《山陰碧山許氏宗譜》記載,許承一娶黨山孫氏為妻,于明·嘉靖年間從紹興馬鞍遷至黨山,建老臺門,傳至第四代,分出八房,各建屋宇,另立門戶。大房于萬歷年間跨河建房,因其是大房,又居于大家庭的南端,故其宅第名為南大房。    

上覆小黑瓦,外飾白粉墻,圓石柱,石門檻,實木大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伯告訴筆者,過去人還沒進大門,老遠就能看到一塊書有“大夫第”(清代高級文職階官稱大夫)的匾額懸掛在門楣上,這就是南大房的臺門屋,俗稱“臺門斗”。    

跨過石門檻,則是一個寬敞明亮的大天井,天井內(nèi)側(cè)是正廳。正廳的屋披上有突兀的“老虎窗”,可通風(fēng)通光,可晾曬衣服,也可作嘹望臺用。    

進入正廳,廳中央的梁間有粗獷簡約的木雕斗拱,有靈芝、如意等形狀,還有荷花倒轉(zhuǎn)的和合形。廳后是一個退堂,退堂內(nèi)側(cè)是個小天井。過了這小天井就來到了祭奠先祖神靈、擺放先祖牌位的香火堂。這是古代民居建筑典型的前廳后堂的布局。    

過了香火堂,又是一個大天井。天井兩邊各置有用石板砌起的“天落水池”,池旁各放置著長條石凳,上面可以擺放花盆和晾曬東西。兩旁有四扇大小不一的磚雕隔窗。隔窗的磚雕圖案是一只鐵環(huán)穿鼻的異獸,采用透雕手法,線型優(yōu)美簡潔,雕技老道精致,既能使廂房內(nèi)通風(fēng)采光,又能通過隔窗使天井獨立成院,并使虛實結(jié)合,不會影響房內(nèi)的起居生活。    

過了大天井,就到了南大房的最后一進。據(jù)當(dāng)?shù)卮迕窠榻B:“這一進稱之為九開間,是主人家的起居室,原門廊兩側(cè)是花格子的門扇,門扇的裙板上有雕技精湛的歷史人物演繹圖,還有‘冰裂紋’的漏窗等,九開間的后墻屋檐下,有一幅幅醒人耳目的磚雕長卷!    

南大房自明代后,又歷經(jīng)清代和民國許家子孫的重修和擴建,其建筑整體古樸大氣,并設(shè)有眾多的公共設(shè)施:兩個花園,大小十幾座河埠,還有宗祠、廟宇、戲臺、牌坊等,構(gòu)成了許氏大家族完整的生活、生產(chǎn)環(huán)境。宅內(nèi)宅外的石、磚、木三雕既有簡潔明快,也有精雕細刻,件件雕刻瑰麗照人。雖然部分門坊、門扇倒塌或被人挪用,但整座建筑至今保存尚為完整,實為研究蕭山古民居的寶貴實物資料和歷史見證。(邵福勤 整理)  



作者:  編輯: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