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塘,又稱纖道、纖路、運道塘,為古代漕運背纖方便而筑。古代在浙東征運漕糧,是經(jīng)蕭紹運河由東向西運至西興,然后經(jīng)與錢塘江相通的閘門或牛埭,折北越錢塘江轉(zhuǎn)入京杭大運河。運漕糧用大船,要有許多人背纖,因此沿河要修筑河塘,因為是官修的,所以稱官塘。歷史上有記載的官塘,稱運道塘,是唐憲宗元和十年(815),浙東觀察使孟簡主持創(chuàng)筑于運河南岸,自山陰西郭門起至蕭山共百余里,其中蕭山境內(nèi)43里。有了官塘,蕭紹運河就成了黃金水道,唐宋元明清各朝均非常繁忙,凡官民往來、貨物流通,無不經(jīng)過運河。至明朝弘治間,改土塘纖道為青石板砌筑,使河岸、纖道渾然一體。如今,在西興、轉(zhuǎn)壩、澇湖、行頭、和平橋、新發(fā)王、新林周、衙前等河段,尚能看到古纖道舊跡。其中,新塘和平橋附近仍保留著一段相對完整的,處于河道中間的雙連石駁坎與纖橋結合的纖道。在衙前鎮(zhèn)還有沈家堰橋、沙湖橋等運河纖道橋。
|